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一、矿井采场概况 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石沟驿煤矿于1989年因井田储量平衡表内储量枯竭,进入井田储量平衡表外浅部露头附近古小窑开采区进行残采、复采。开采煤层为一层煤。一层煤为不粘结煤,煤层瓦斯含量低,为低沼气矿井。煤层易自燃,自燃发火期为1~3个月。煤层赋存条件简单,煤层厚度2.3~6.5m,依煤层中夹矸赋存状况分成三个自然分层,如图1-1煤层柱状图所示。古小窑一般都在井田浅部进行开采,开采方法为不规则的短房柱式,充填法管理顶板。工作面宽度为10-20m,长度为50-80m,采高为0.8-1.2m,一般只开采煤层中容易成块的暗煤部分,取走块煤,沫煤和矸石充填采空区。  相似文献   

2.
新立煤矿随矿井向深部水平开拓延伸,开采煤层主要为薄煤层,瓦斯含量增加,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最高达30m^3/min以上。为彻底根治瓦斯,降低其危害程度,自2009年1月起在三水平二片左90层采煤面摸索试验的薄煤层采煤工作面瓦斯综合抽放方法,生产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1 工程概况 灵新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240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已达260万吨/年,生产布局为“两采两掘”。煤田地层属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主采煤层是十四、十五、十六煤层,属低瓦斯矿井。L3116综采工作面风巷位于灵新煤矿三采区一区段南翼十六煤层中,煤层平均厚度为4.12m,设计断面为7.87m2的异矩形断面,瓦斯涌出量为0.01~0.47m3/T,煤尘爆炸指数为34.36%,自然发火期为1~3个月。永久支护方式为锚、网、钢带支护,顶部为∮14mm、长2.0m的树脂锚杆,两帮为1.8m长的竹  相似文献   

4.
一、矿井概况 石沟驿煤矿大井于1965年建设,1969年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开采一层煤,1989年大井一煤储量枯竭,矿井进入回收边角煤柱及小窑采空区复采阶段,并先后在一煤浅部露头附近建成了四对小井和开采六煤的两对生产井口,矿井全部为斜井开拓,年实际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  相似文献   

5.
一、井田概况 大岭井田位于汝箕沟矿区南部,井田面积约9.0km2,煤系地层属下侏罗系,延安组。可采煤层及局部可采煤层共七层,从上到下编号依次为二1、二21、二22、三、四、五、七11,其中二21层煤为稳定主采煤层;二1、三、四层煤为较稳定的主采煤层,二1层煤绝大部分已采完;二22:、四层煤为不稳定可采煤层;五、七11。层煤为极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了矿井瓦斯分布特征,分析了矿井瓦斯抽放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瓦斯抽放系统改造,总结了改造后的瓦斯抽放系统的优点,并对抽放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工作面概况 2221工作面为大峰矿羊齿采区二2层煤一分层炮采工作面.该面走向长度465m,倾斜长172m,煤层倾角4-19°,平均10°,煤层厚度平均9.9m。该工作面上覆岩层依次沟:A:灰黑色泥岩.厚度0.1m.B:煤线.厚度0.2m,C:灰黑色泥岩,厚度0.35m,D:煤线厚度0.4m,E:灰黑色泥岩,伪顶.厚度0.2m,F:灰黑色细砂岩,厚度20.5m,G:灰褐色粉砂岩,厚度10m,根据综合柱状图分析,该工作面属复合顶板下开采(见图1)  相似文献   

8.
一、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的应用及出现的问题 南二采区3#煤层由于是乌兰煤矿的主采煤层,在1992年11月至1993年3月综采放顶煤实验成功后,截止2003年1月走向已推进3400m,南二采区从2001年3月在本煤层中布置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开始回采,现在沿走向已推进650m。 本采区内工作面风机两巷沿煤层走向布置,并沿底板掘进,采用矿用11#工字钢的梯形支架进行支护,沿顶板布置一条顶板道(与工作面内错一定距离)。工作面切眼沿底板布置,倾斜长度正常时为150m左右。工作面采高2.4m(支架正常支撑高度)。  相似文献   

9.
瓦斯爆炸是煤矿灾害事故最主要的因素。瓦斯是以CH4为主,常含有CO2、CO、H2S、C2H4、C2H6、H2、SO2等的多元混合可燃性气体。随着各组分配比的不同,瓦斯的爆炸极限不同,呈现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也不同。利用HY12474型爆炸极限测定仪研究煤矿开采区常见的可燃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随组分配比变化的情况。通过对三组分不同配比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的测试,采用Taylor多项式,拟合出了常压下三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随组分配比变化的经验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表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很好吻合,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崇训同志,1960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采矿系,现年65岁。1984年10月到1998年8月任石炭井矿务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宁夏煤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工业技术经济咨询委员会委员,是我国煤炭行业知名专家,1985年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李崇训同志长期长事煤炭科研、开发生产工作,为煤炭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他熟悉矿井开采、通风、选煤及加工利用等业务技术。70年代由他主持矿井煤层注水防尘技术的试验推广工作,获1984年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80年代主…  相似文献   

11.
瓦斯爆炸是煤矿灾害事故最主要的因素.随着各组分含量的不同,瓦斯的爆炸极限不同,呈现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也不同.利用HY12474型爆炸极限测定仪对二组分不同配比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进行测试,采用Taylor多项式,拟合出了常压下二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随组分配比变化的经验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表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很好吻合,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灵军 《宁夏科技》2002,(4):37-37,38
1、放假期间防火重点区域及对策 放假前,集团公司组织一次以防灭火为重点的“一通三防”专项检查,并确立了节假日期间全公司防火重点区域。从所列的防火重点区域、部位看,一部分矿井防灭火抗灾能力较弱,自燃发火因素较多,尤其是随着放假停产,工作面停止推进,个别工作面自燃发火隐患必将加重,煤氧化自热自燃的可能性也必将加大,节假日期间的防  相似文献   

13.
灵新井田地层归属陕甘宁盆地分区,沉积建造为内陆碎屑岩含煤建造,沉积环境为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沉积旋回以湖泊-沼泽相旋回为主,河流一沼泽相沉积环境为附。河流相沉积的灰白色单层状中粒砂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钙质胶结,底部粒度粗,向上粒度逐渐变细,岩石疏松,孔隙弱含水,在下组煤主要分布在十五煤、十六煤顶板,常与煤层冲刷接触,冲刷区煤层顶板凹凸不平。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 光爆锚喷支护是近十年来逐步在矿山等采矿行业推广应用的新型爆破技术及支护方式。自八十年代开始应用光爆锚喷技术以来,矿井开拓采区及准备巷道80%以上均采用光爆锚喷支护技术施工。 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水平的延伸,矿井地质条件越来越差,为四类地质矿井,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曲较多,加上由于掘井工人新老接替快,新工人多,技术素质较差,以及管理差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光爆锚喷支护质量较低,巷道成形差,承压能力降低,因而遇采矿动压后,使巷道变形,压损严重,严重地威  相似文献   

15.
新修改施行的《预备役军官法》为进一步规范预备役军官管理教育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法律支撑。新形势下,随着预备役部队职能任务的拓展,深化预备役军官管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在预备役军官队伍管理教育上还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职能意识淡化,发挥作用不明显。目前,多数预备役军官能够履职尽责,热爱、关心和支持预备役部队工作,但也有一些预备役军官把加入预备役当成是政治荣誉,仅仅满足于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爆炸波的发展机理在气体爆炸防护技术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实验对密闭通道中瓦斯爆炸波的传播特征及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瓦斯爆炸传播过程中,压力波对火焰波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不同阶段的主导作用不同;而火焰波对压力波也会产生影响,不但会加强压力波的超压和振幅,而且会使压力波上升段压缩、下降段拉伸,最终可能发展为爆震波,对巷道内的建筑、设备造成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正>在江西长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机动分厂锅炉房,时而看着几个虎背熊腰的年青人手拿着长长的钢扦在炉膛里翻动着煤层;时而看着几个中年人推着一车车煤向炉膛口倒去。通红的炉火映衬着他们的脸庞,几滴汗珠儿从脸颊流下,他们却快乐的工作着。  相似文献   

18.
利用网络开展政治工作是提高政治工作效益的有效手段。我们通过专题调研总的感到,随着政工网普及面的扩大,各级十分重视运用网络开展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具体运用中,“三多三少”的现象尤为突出,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兵团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这个主题,着力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和职工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 扎实推进,党委重视,组织有力,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工作扎实,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认识不够到位,少数师、团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存在松懈情绪,  相似文献   

20.
<正>七二二所自主研制的矿井透地通信系统顺利取得设备防爆证,并在近日组织进行的煤矿实地无线透地通信试验中,实现了地面和井下400米双向无线透地通信,设备稳定、效果良好。该试验通信深度为国内自主开发的同类全本安型透地通信系统之最,标志着该矿井透地通信系统达国内领先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突发矿难时有发生。出现重大人员伤亡的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