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婧 《中国民兵》2010,(10):56-57
今年9月1日至15日,记者在对驻阿富汗美军进行嵌入式战地采访时,两度目睹拆弹机器人如何帮助美军作战部队拆除或者引爆塔利班埋设自制炸弹的全过程,从而对机器人直接参战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也进一步理解为何世界各国竞相研发扫雷与拆弹机器人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2.
半月回放     
4名11月12日,英国国防部宣布,4名英军士兵当天乘坐巡逻艇在伊拉克巴士拉城南面的阿拉伯河巡逻时遭炸弹袭击身亡,另有3名士兵受重伤。英国国防部一位发言人说,袭击巡逻艇的炸弹是经过改进的、杀伤力非常大的装置。这种装置现在伊拉克北部使用很普遍,常用于袭击外国联军,但这回第一次用于袭击巡逻艇,“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3.
魏玉祥  何灵 《国防》2002,(5):37-37
2001年12月5日6时52分,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戴夫·拉潘中校一脸沮丧地宣布:美军遭遇了反恐战争以来最大的伤亡,3名美军士兵阵亡,20多人受伤。尤其让山姆大叔“心痛”的是:此次重创并不是塔利班的“功劳”,而是美军一向引以为自豪的“聪明炸弹”GBU—31自摆乌龙的“杰作”。据称,GBU—31联合制导攻击炸弹是美军目前最先进的精确制导炸弹之一,安装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聪明”的自动寻的炸弹。  相似文献   

4.
去年12月5日,一架美军B-52轰炸机在对阿富汗南部重镇坎大哈实施轰炸时炸弹偏离目标,致使当时正在地面作战的3名美军特种部队士兵死亡,另有20多人受伤。而在此前的3天即12月2日,美军飞机连续两次误炸了阿富汗东部一个反塔联盟部队的总部,造成8人死亡。这一系列的误伤使人们在感叹高技术条件下精确的“点穴式”打击的同时,平添了几分不解和无奈。 自家不认自家人 精确制导的武器系统已成为高技术条件下战场上的“撒手锏”和“急先锋”。但透视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精确制导武器所扮演的尴尬场面仍历历在目,以致一些军事专家预言,战场上己方的自相残杀已成为高技术条件下影响军队生存力和战斗力的“第二威胁”和“潜在克星”。海湾战争中,美军共发生误  相似文献   

5.
9月27日,阿富汗局势出现了内战4年来的重大变化:名为“塔利班”的伊斯兰学生运动武装,以风卷残云之势一举攻克了象征着阿富汗国家权力的山城——首都喀布尔,并迫使拉巴尼、马苏德的政府军向北方转移。 之后,塔利班乘胜追击,欲在短时间内彻底打垮政府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一计划未能实现。阿富汗政府军与北方武装杜斯塔姆领导的阿富汗乌兹别克民兵及伊斯兰联盟党哈利里派结成同盟后,挥师南下,使塔利班连遭挫折。目前,阿富汗政府军已挺进到首都喀布尔附近,并同“塔利班”展开激战,以图重  相似文献   

6.
9月3日,驻阿富汗美军发言人戴维斯表示说,以美军为首的驻阿富汗反恐联军决心消灭藏匿在阿南部山区的所有塔利班武装力量,塔利班继续向那里增兵只会招致更大规模的打击。 近日有消息称,塔利班武装向阿富汗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的查布尔省山区增派了一支大约300人的部队,以向正在那里清剿塔利班残余武装力量的美军和阿政府军发动袭击。 戴维斯在就此事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称,尽管美军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塔利班武装分子藏匿在该地区,但美军将动用一切现  相似文献   

7.
2001年11月11日晚,来自欧美、澳大利亚的6名记者在随阿富汗北方联盟的一支部队赴前线采访时,遭到塔利班部队的伏击,3名记者当场身亡,其中包括一名法国女记者。这是自10月7日美英发动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以来第一批遇难的外国战地记者。 遭袭的法国文化电台女记者韦洛尼克·雷伊贝洛特介绍,当时,她和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女记者若阿娜·苏东等6名记者被安排坐在一辆装甲车的后部,跟随一支北方联盟部队赴前线采访。装甲车开得很快。他们在车上很轻松,甚至还开翻译的玩笑,根本没想到会发生什么事情。当装甲车开出几公里之后,突然遭到塔利班士兵的伏击。在一阵激烈的交火声中,装甲车来了一个急刹车。若阿娜、法国卢森堡广播电视台记者皮埃尔·比约和德国  相似文献   

8.
到目前为止,尽管美军“山地挺进”军事行动历时两个多月,击毙了约1000名塔利班武装分子,但是塔利班的进攻势头依然不减。7月16日,数十名塔利班武装分子攻击了阿富汗南部一个警察据点,并在两天之内攻占两座城市。7月22日,当北约部队的车队在阿富汗南部重镇坎大哈大街上行进时,一辆满载炸药的汽车冲进车队爆炸,当场炸死8人。就像美国记者阿迈德·拉斯希德文章中所描述的那样:当美国每天都在报道击毙了数十名塔利班分子的时候,这个组织已经控制了整个城镇,甚至包括南部赫尔曼德省的省会。现在,就连美军也不得不承认,如今在阿富汗的确存在着这样…  相似文献   

9.
时言军 《环球军事》2009,(23):56-57
苏联侵阿战争被公认为是克里姆林宫的一次错误决策,戈尔巴乔夫上任后改正了这个错误,让苏军撤出阿富汗。但苏军在当年2月撤出之前还应阿富汗政府请求进行了一次围剿“潘杰希尔雄狮”马苏德的战斗,出动了大批空军和地面部队对马苏德游击队驻地进行狂轰滥炸。结果,这次多余的战斗没有取得预定战果,反让苏军侵阿的结局更加灰暗。  相似文献   

10.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内部反希特勒人员曾几次刺杀希特勒,都未能成功。1943年3月13日中午,希特勒乘飞机到前线视察。趁希特勒午餐时,反希特勒人员巧妙的将一枚炸弹安放在希特勒的飞机上。这是一枚特制的炸弹,形似方形容器,一条金属线拉着撞针,金属线一断,撞针就会撞响底火引爆炸药。在炸弹的包裹里装有硫酸,只要触动一个小小的按钮,硫酸就会流到金属线上将线腐蚀断。午饭后,希特勒登上飞机时,一名反希特勒人员机警地启动了炸  相似文献   

11.
9月13日至16日,美国海军主力战舰、太平洋舰队“韦伯”号“伯克”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舷号DDG—54),在舰长约翰·劳尔中校的率领下对青岛进行了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期间,记者曾两次登上这艘由缅因州钢铁公司负责建造的美国海军第4艘“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参观采访,所见所闻无不体现出美国海军舰艇水兵对战斗效率的执著追求。人才篇:能力素质比学历等级更关键刚踏上美舰甲板,满脸微笑的舰长约翰·劳尔中校就向记者热情地介绍该舰的历史:该舰于1992年5月16日下水,1994年3月19日服役,日本的横须贺是它的母港。该舰动力系统有4台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LM2500燃气轮机组成,舰长154米,宽  相似文献   

12.
3月22日,哈马斯的创始人兼精神领袖谢赫·艾哈迈德·亚辛在离家几步之遥的清真寺外遭以军AH-64直升机发射的3枚导弹袭击,当场身亡。随后以色列当局承认对该事件负责,并宣称将继续使用“定点清除”战术捕杀哈马斯组织的所有领导人,甚至包括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根据巴勒斯坦官员提供的资料,自2000年9月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已经“定点清除”了超过150名巴勒斯坦各派高级官员及其骨干。尽管国际舆论纷纷对以色列的这种做法予以谴责,但从军事上讲,作为一种以军在被占领土专门为对付反以组织领导人或反以武装分子而设计的实战战术,经过多年的运用与完善,“定点清除”已经成为以军成熟而行之有效的战术手段,并且引起了美、俄等国军方研究甚至仿效的强烈兴趣。  相似文献   

13.
许多美国人首次听说“脏弹”是在2002年6月10日,当时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劳夫特宣布逮捕约斯·帕迪拉,罪名是企图引爆一个装有高爆炸药和强辐射性物质的装置。在那次讲话中,司法部长使用了如下定义:“引爆一颗放射性‘脏弹’要先引爆一颗普通炸弹,它不仅可以炸死附近的人,而且可以散布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放射性物质,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4.
“9·11事件”后,美国总统布什立刻宣布国际恐怖主义对美国的袭击是战争行为,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反恐怖主义斗争。10月7日,美国发动了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军事打击行动。反恐怖战争由非军事行动扩展到军事行动,其目的是摧毁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军事力量和支持恐怖活动的实力,并捉拿本·拉丹。布什在美、英军队开始进攻阿富汗的声明中说,“这次军事行动是美国反恐怖战争的一部分,这场战役的另一条战线已经在外交、情报、冻结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15.
过去几周来,国际社会广为关注的阿富汗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阿富汗反塔利班北方联盟的部队在美国及其盟国的支持下,占领了阿富汗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塔利班武装的控制区已由一周前占阿全国总面积的90%骤降至目前的20%以下。与此同时,随着塔利班武装的败退,阿富汗政府重建问题也已提上日程。 反塔联盟攻占喀布尔 阿富汗战局发生变化 9日晚,北方联盟的部队在美英等国的支持下攻占了阿富汗北部战略重镇马扎里沙里夫。马扎里沙里夫是阿富汗北方地区  相似文献   

16.
据美国部队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佩斯透露,自2001年11月5日,美国已开始在阿富汗使用一种极具杀伤力的武器——BLU-82巨型炸弹,以加强对塔利班前线部队的攻击。这种炸弹是世界上最大的常规炸弹,全长5米,直径1.5米,重约6.8吨,每枚造价2.7万美元。该炸弹的战斗部装有5700千克的GSX浆状炸药,其主要成份为硝酸铵、铝粉和聚苯乙烯,炸弹在接近地面时由引信引爆,可在半径90~270米(根据地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数字     
《环球军事》2011,(18):4-4
今年8月对驻阿富汗美军来说,是自阿富汗战争开打近10年来“最致命”的一个月份。据统计,自8月1日至30日,共有66名驻阿美军身亡,超过去年7月65人的死亡人数。其中8月6日的一起直升机坠毁事件造成30名美军死亡,17名(注:该数字为修正后数字)“海豹”突击队员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18.
近几个月来,对在阿富汗的美军来讲,没有什么比寻找和逮捕恐怖大亨本-拉登更为重要,也更令其头痛了。 早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的第6天,也就是9月17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誓言,美国要缉拿制造“9·11”惨案的首犯本·拉登,无论他“是死是活”。此后的几个月里,美国的政治、军事、外交都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高速运转着。然而,尽管美军在阿富汗动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侦察工具,实施了100多天的空中火力打击,出动了数千名训练有素的地面战斗人员,组织了战争史上规模最为浩大的搜捕行动,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美国司法部2002年6月10日宣布,一名企图引爆“脏弹”的美国籍男子于近日被捕。这一涉嫌参与“脏弹”事件的嫌疑人名叫阿卜杜拉·穆贾希尔,又名若热·帕迪拉,5月8日从巴基斯坦飞抵芝加哥国际机场时被捕,据说此人与“基地”组织有关。6月11日,美国总统布什称,美国正在全力缉拿与这起企图用“脏弹”袭击美国的未遂阴谋有关的任何“潜在杀手”,并说,全方位的追捕行动正在继续,一定要将追查进行到底。何谓“脏弹”?美国为何如此紧张?  相似文献   

20.
美国海军第7舰队司令部发言人2月13日宣布,“小鹰”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司令史蒂文·昆克少将因涉嫌与一名海军女军官有“不正当关系”而被解职。第七舰队发言人布朗称,舰队司令威拉德对昆克是否能有效行使指挥职责丧失信心。目前以日本横须贺为母港的“小鹰”号航母战斗群正驶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