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扰下雷达网的威力范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构成雷达网的主要威胁干扰是压制式干扰,根据压制式干扰的特征和干扰下的雷达方程,分析雷达网的威力范围,提出一种采用MATLAB将雷达网的作用范围、目标轨迹及干扰轨迹画在同一图中的方法.比较目标是否在雷达网威力范围,根据等高线判断某一高度的目标是否在雷达网的威力范围之内.并给出两相控雷达存在压制式干扰情况下对一机动目标的防御范围.  相似文献   

2.
针对雷达和干扰机两种重要组网体系的战术对抗应用,采用等效噪声功率谱密度表征干扰特性,推导出多干扰源下的雷达探测距离方程;并提出了区域网格融合算法,实现了分布式干扰下雷达网不规则探测区域绘制;对于评估雷达网作战效能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区域雷达网探测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分进化算法的雷达网优化布站方法.建立区域雷达网优化布站数学模型,分析了雷达网在干扰前后威力区的变化,提出了新的雷达网威力区计算方法,给出了微分进化算法在该优化问题中的求解过程.最后,针对雷达网受干扰后威力区收缩,提出了2种解决方案.仿真结果证明该优化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雷达网威力仿真中的复杂区域图形处理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际阵地环境下的雷达网复杂探测区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雷达单元平面探测复杂区域填充的"橡皮擦"算法,雷达网平面探测区域面积计算、边界提取算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可广泛应用于雷达网威力仿真及其他相关领域中.  相似文献   

5.
雷达网实际探测概率分布模型与仿真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综合考虑各种外界因素影响的雷达实际平面探测区域,建立雷达网实际探测概率分布模型,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考虑地物遮蔽、顶空和波瓣间盲区的具体影响,首先讨论了雷达单元实际平面探测威力模型,进而提出了一种雷达网实际探测概率分布模型与仿真算法.实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和算法实用高效.  相似文献   

6.
威力范围是衡量雷达性能和优化雷达网布站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单雷达威力范围定义出发,论文给出了雷达网威力范围的新定义,深刻揭示了威力范围与融合检测概率的理论联系,建立了基于融合检测概率的雷达网威力范围计算模型。最后的仿真实例表明:相比区域求并的一般方法而言,文中方法更加科学严谨,计算也不复杂。论文成果对于雷达网作战能力分析和布站优化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三维雷达探测威力范围仿真要求能够对雷达的电磁场景进行逼真的模拟,针对传统的雷达探测威力仿真方法不能动态显示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STK仿真软件的动态可视化仿真方法。首先介绍了Matlab插件的功能及编程逻辑,然后分别对压制干扰条件下的雷达威力范围和干扰型无人机的飞行航迹进行了细致的数学建模,最后给出了动态可视化仿真的实现方法。该方法以STK为底层场景构建平台,通过Matlab插件在时域上采集雷达最大探测距离的边界数据,实现了动态的雷达三维探测威力范围的可视化。仿真结果表明,干扰机与目标雷达的距离越近压制效果越好,同时2部干扰机能够弥补单部干扰机进行干扰时的不足。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具有一致性,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提高雷达网的探测概率是改善雷达网反隐身性能的重要手段。在分析单部雷达探测概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Neyman-Pearson(N-P)准则的雷达网信号检测数据融合评估算法,算法利用数据融合原理构建了N-P探测模型,给出了基于迭代算法的最优检测概率和判决门限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了系统反隐身的有效性和融合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警戒雷达抗干扰能力的研究大多以效能评估为主,具体探测范围要通过雷达抗干扰实验实际测量获得,不仅成本高、测量数据量大.而且不易实现.针对现代战争中警戒雷达所处的复杂电子干扰环境,给出了机动警戒雷达被多个远距离支援干扰机干扰时探测范围的实时仿真计算方法,对警戒雷达的威力范围或者干扰的压制范围作出定量估算,在这对于研究远距离支援干扰的时机方法和评估雷达的抗干扰性能均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已应用于模拟训练系统中,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强对抗环境下雷达网面临隐身、低空突防、复杂电子干扰等威胁问题,提出了基于雷达网探测威力和重点目标跟监能力相结合的大区域组网雷达优化部署方法,建立了雷达组网优化部署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综合效能计算模型,给出了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雷达组网优化部署求解过程。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显著提高组网效能,对雷达网作战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