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种新型混合跳频通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跳频通信技术,该技术结合传统跳频技术和差分跳频技术,在较窄的频带上采用差分跳频调制,并将该调制信号与另一更宽频带内的慢跳频信号进行混频,最终得到一个跳速高、频带宽的调制信号。接收端解调时,先按照传统跳频解调的方式进行慢跳频的解调,再按照差分跳频解调的方式对信号进行差分跳频解调。这种混合跳频通信技术在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改善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和抗单音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短波通信系统中的载波频率偏移严重影响调制方式的误码性能这一问题,提出将双差分相移键控应用于短波通信系统中,该调制方式可以降低载波频率偏移对信号解调判决的影响。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表明:在具有载波频率偏移的短波通信系统中,该方式与传统的差分相移键控相比不需要载波频率校正,降低了设备复杂度,缩短了通信建立时间,能更有效地降低系统误码率,改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鱼雷电磁引信的目标信号及其低频调制包络的特性,阐述了Hilbert变换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Hilbert变换的包络解调法并对其解调原理进行了推导.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上述的包络解调法应用于电磁引信目标信号的解调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电磁引信检波方法,Hilbert 变换法具有解调输出信号波形失真小和解调稳定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导弹安全遥控指令系统,提出采用差分PSK的解调体制.基于高速数字处理系统,运用正交相干采样消除副载波信号转变成基带数字信号的设计思想,从全数字化和易于软件实现的角度进行遥控指令解调系统的设计,实现在硬件设备不作任何改动的情况下,通过更换不同的软件完成多种体制全数字安控指令的调制与解调.给出了实现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实验证明了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差分跳频是一种新的扩展频谱通信技术.在介绍差分跳频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将差分跳频的频率跳变过程建模成齐次马尔可夫链.分析了G函数的功能,重点讨论了差分跳频码性能的检验方法,包括不可约性、频隙滞留、均匀性和随机性检验,其中频隙滞留是首次提出应用于差分跳频码性能的检验.这些检验方法对于差分跳频G函数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卫星通信的快速发展,QPSK作为数字卫星通信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调制方式,其解调性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分析QPSK信号在已调干扰信号下的解调性能,并推导出使得QPSK调制信号解调性能最差的干扰信号的统计分布,而且此时统计分布符合QPSK调制方式干扰信号的特征。最后通过实验仿真分析得出信噪比未超过一定值时QPSK调制信号在QPSK调制干扰信号下解调性能最差,并与不同已调制干扰和AWGN干扰下的解调性能作比较。  相似文献   

7.
动态差分逻辑是一种典型的电路级差分功耗攻击(DPA)防护技术.这种技术通过使逻辑门保持恒定的翻转率来降低电路功耗与数据信号之间的相关性.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查找表(Look-Up-Table,LUT)结构的动态差分逻辑(LBDL),以及基于这种逻辑的集成电路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仅需在传统的半定制设计流程中添加少量的替换操作就可以实现 ,因而比其他完全需要全定制设计的动态差分逻辑具有更好的实用性.而相对同样适用于半定制实现的动态差分逻辑 WDDL(Wave Dynamic Differential Logic),LBDL逻辑解决了逻辑门翻转时刻与数据信号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比WDDL逻辑具有更好的功耗恒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具有抗DPA攻击性能的电路.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型通信设备中无线数传机的信号解调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算法的解调4FTSK信号的方法.采用常用的最小均方误差(LMS)自适应算法,跟踪信号的单一频率,分析输出信号的包络,实现4FTSK信号的解调.详细介绍了此种解调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实现过程.研究了用DSP技术来实现自适应解调算法,并给出了对4FTSK信号的解调结果.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Hilbert变换在计算复杂单分量信号瞬时特征时存在的不足,研究了一种称为经验AM-FM解调的信号瞬时特征计算方法,并对算法进行了改进.针对其在计算瞬时频率时易受噪声影响的不足,提出将该算法与加权平滑相位差分法相结合来抑制噪声的影响.结合经验模式分解和改进的经验AM-FM解调算法,提出了一种适合复杂多分量信号解调...  相似文献   

10.
EMD降噪与小波变换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轴承故障诊断中,为降低噪声对小波变换的干扰,提出了先用经验模态分解、再用小波变换对信号进行分析的综合处理法.在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的自适应性对信号进行分解的基础上,选用峭度值优选贡献率高的固有模态函数重构信号,计算其自相关函数,然后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分解后细节信号的级联谱,对效果最好的分量进行Hilbert解调.该方法解决了噪声对弱故障信号干扰导致诊断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提高了小波变换的故障识别率和效率.轴承滚动体点蚀故障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取轴承滚动体故障特征,与传统包络解调相比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一种使用单机管理的调频接收机的设计方法。由于程控宽带锁相环,下变频,自动增益和锁相跟踪解调等技术的采用,使接收机在可接收效率,频漂抑制,动态范围,解调门限,接收信号带宽与灵敏度等方面达到了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集成模拟乘法器组成的相乘性同步解调器解调一种Ma〉1的AM信号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并对这种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也予以了分析。这种AM信号同步解调的方法简便而实用,并可获得高于Ma≤1的AM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故在工程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形差分矩的 TERCOM 地图性能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非平稳地形中TERCOM地图匹配性能的估计方法。首先利用地形差分过程研究相关匹配算法度量值的统计特性 ,获得度量值的均值和方差关于地形差分矩的解析表达。然后讨论度量值统计特性与局部匹配搜索截获概率的关系 ,建议用地形差分矩和局部搜索截获概率作为TERCOM地图匹配性能的估计。通过对实际地形的试验 ,说明基于地形差分矩的匹配性能估计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超宽带信号正交解调误差的分析及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超宽带相参接收系统中,正交解调的 I、 Q 两路输出的幅度和相位的不一致性以及直流偏置分量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本文就超宽带信号的正交解调误差对信号处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幅相特性不一致的校正方法,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改进的GPS弱信号差分捕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捕获是GPS接收机信号处理中的关键部分,在微弱信号情况下,传统的弱信号捕获方法不能很好地捕获到卫星信号,采用一种改进的GPS弱信号差分捕获方法来进行捕获研究.并对一组GPS的数据信息,分别采用以上2种方法对其进行捕获仿真.结果显示,新方法可以捕获到较微弱的GPS信号,提高了接收机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6.
π/4DQSPK是一种适合于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系统的调制技术,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已被美国和日本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所采用,本文介绍了π/4DQPSK及其改进形π/4CTPSK的调制解调方法,并从功率谱特性和误码性能两个方面对它们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通信的发展史,然后指出了现代数字调制解调技术是隐性抗干扰技术。文中分析了多音并发和单音串发数字高速调制解调技术的抗干扰性能。重点讨论了短波TCM数字高速调制解调技术的抗干扰豚实现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差分协同通信系统在平坦瑞利衰落信道下存在着"误码平层"效应。文章在研究判决反馈差分检测(DFDD)对点对点通信性能影响基础上,将DFDD技术应用到差分协同通信系统当中,提出了基于DFDD的差分协同检测方案,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案能有效地降低系统的"误码平层"效应,增强了差分协同分集系统在平坦瑞利衰落信道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液压泵振动信号出现的调制现象,提出基于集总平均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和平滑能量算子解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解调,并运用小波包分解频带能量的方法提取了轴向柱塞泵的特征向量.首先,利用EEMD将采集到的柱塞泵振动加速度信号分解成若干个平稳的本征模函数(IMF);然后,选取包含主要故障信息的本征模函数通过能量算子解调的方法进行包络解调,从而提取振动信号在高频谐振带的包络成分;最后,运用小波包理论提取各频带的能量作为特征向量.结果表明:基于EEMD和平滑能量算子解调的方法能有效地避免模态混叠现象,提取振动信号的包络成分,成功获得各种状态下的特征向量.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调制信号瞬时幅值和瞬时频率的分离检测,研究了Elilbert变换解凋方法和Teager能量算子解调方法,给出了详细算法和应用注意事项。利用仿真信号对两种解调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eager能量算子解调方法解调效果较好,町红机械振动信号的解调分析中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