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它以全新的教育体制开创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先河,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和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其后创办海军学堂提供了经验和人才支持,在中国近代海军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上海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是中国近代海军发祥地之一,又是中国近代海军自造舰船的主要基地,还是近代中国海军军事学术的一个重要传播地,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海军活动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巩固海防、建设海军成为洋务运动中军事自强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培养海军人才,自1877年起,在洋务派官僚的主导下,清政府多次向海外派遣海军留学生,学成回国的海军留学生大多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中坚力量.晚清海军留学教育加快了中国海军的近代化历程,在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用人最是急务,储才尤为远图”——派遣海军留学生的背景 晚清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求自强,积极创办近代海军.洋务派在创建近代海军之初是“借才异域,冀救目前之急”.然而,由外国人指导造船、驶船,中国人“虽日习其器,究不明乎用器和制器所必然”,如此学习终非久远之计.在洋务派的主持下,在购造舰船的同时,以创办学堂和派遣留学生为主要内容的近代海军教育也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4.
位于福州以东的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首要的综合建军基地。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主要军港。这里,建有设施完善的造船厂和中国第一个航空工厂,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和许多海军教育机构,驻有海防指挥部——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和相当数量的海防部队及后勤保障部门。马尾,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12年4月,孙中山视察马尾时,称赞船政局“足为海军根基”,并发出了“兴船政以扩海军”的号召①。这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对马尾船政的高度评价和殷切希望。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发祥地。得天独厚的政治、…  相似文献   

5.
以 1 8 66年福建船政局的创建为标志 ,中国开始建立近代新式海军。中国近代海军建立后 ,它的战略战术思想如何 ?从清末到民国 ,中国海军的战略战术思想如何演进 ?学术界系统地研究不多 ,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 ,以求教正。一  在清末海军建立前后的一个较长的时间里 ,主要讨论的是要不要建立新式海军和如何建立新式海军的问题。围绕对这个问题的研究 ,中国近代海军建设思想基本形成。而在这段时间里 ,中国海军的战略战术思想问题却未有广泛深入地探讨。这种情况的出现 ,既同当时中国海军处于初创时期 ,如何建设海军的问题更显得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6.
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南北洋海军建设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大量的蒸汽舰船的购置,中国传统的水师战法、旧有的海战理论已完全过时。发展近代海军学术,建立新的海军训练和海战指导理论势在必行。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江南机器制造局、天津水师学堂等机构在组织力量大量翻译西方海军军制理论著作的同时,对西方海军训练和海战理论著作也进行了积极的调查,并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有重点地翻译、刊印了其中的一部分。据粗略统计,至甲午战争前,中国翻译、刊印的有关近代海战理论的著作共约IO种。它们是:(1)《兵船炮法》6卷,美国水师书院原著…  相似文献   

7.
阅读     
《现代舰船》2011,(9):58
《中国近代军舰图鉴》作者:陈悦出版:现代舰船杂志社出版日期:2011年《中国近代军舰图鉴》系陈悦先生耗时数年,对中国近代海军诸种装备所做的系统梳理,本书按时间顺序将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历程分为创设海防尝试期、同光新政时期以及清末新建海军时期3个时期,分章节详尽介绍了不同时期中国海军所有  相似文献   

8.
远方,海天一色,一支中国舰队破浪驰来。锚地,波澜不惊,一支多国舰队静静瞩望。公元2009年4月23日,庆祝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多国海军舰艇海上阅兵拉开大幕。14时20分,中外海军两个钢铁方阵相约在滔滔黄海,为构建和谐海洋,共同宣示和平。黄海,曾是中华民族的悲怆之海。100多年前,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在这里覆灭。  相似文献   

9.
许华 《当代海军》2001,(10):36-38
19世纪70年代,中国向西方海军强国派出了第一批海军留学生;这批留学生后来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栋梁之材。刘步蟾,就是这批最早的海军留学生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0.
1928至1949年,是中国近代海军学术发展的最后一个时期。从世界海军学术发展的角度看,在这一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酝酿到爆发,再到大战结束以及战后的初步调整,给各国的海军理论界以极大的影响,各国都在围绕海军与世界大战这一主题进行研究。中国海军学术界也不例外。人们对海军理论问题的兴趣再次高涨,他们紧紧跟踪当时世界海军学术的新发展,并联系中国海军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f使中国近代海军学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一、学术书刊和学术队伍情况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为适应海军建设的需要,于1928年5月创办了《海军…  相似文献   

11.
《现代舰船》2011,(8):45
《中国近代军舰图鉴》系陈悦先生耗时数年,对中国近代海军诸种装备所做的系统梳理,本书按时间顺序将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历程分为创设海防尝试期、同光新政时期以及清末新建海军时期3个时期,分章节详尽介绍了不同时期中国海军所有作战舰艇的性能及服役简史,并配有详细的彩色线图和历史照片,其中大量历史照片系首次  相似文献   

12.
初夏时节,风和日丽,万花争妍,中国人民海军迎来了组建成军50周年的盛大节日。全国人民无不为有一支现代化的强大海军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抚今追昔,人们不应该忘记中国近代第一个提出要建立近代海军,并为之呕心沥血的伟大民族英雄林则徐。158年前,即1841年4月,正是英国海军横行东  相似文献   

13.
《现代舰船》2012,(6):42
《中国近代军舰图鉴》系陈悦先生耗时数年,对中国近代海军诸种装备所做的系统梳理,本书按时间顺序将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历程分为创设海防尝试期、同光新政时期以及清末新建海军时期3个时期,分章节详尽介绍了不同时期中国海军所有作战舰艇的性能及服役简史,并配有详细的彩色线图和历史照片,其中大量历史照片系首次曝光。此外,陈悦先生还特别撰文从舰型、舰体、装  相似文献   

14.
邓兆祥,海军原副司令员,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他从11岁考入黄埔海军学校,经历了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和解放后三个时期的中国海军,先后两次赴英学习海军技术,出任近代中国海军史上第一艘巡洋舰舰长,参加了震惊中外的“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邓兆祥是一位神话般的传奇人物。最近笔者在查阅历史资料时,发现了邓兆祥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近代海军留学教育始于19世纪70年代,留学派遣活动贯穿整个晚清和民国初年,作为早期较为系统地学习西学技艺的新型人才,这些留学生在海军建设中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工业、教育以及政局。但受客观条件以及留学生自身缺陷的限制,晚清民国早期的海军留学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陈绍宽曾任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是中国近代海军杰出将领。他的海防思想,代表了民国海防思想发展的较高水平,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海权关系到国家实力、主权和国际地位的海权思想;二是治标和治本的海军建设思想;三是集中实力等海军战术思想,其中不乏高明之见,对当今海军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60年代,先后受到西方列强入侵的两个亚洲国家中国和日本,几乎同时迈开了创建近代海军的步伐。中日两国近代海军创建的起点如出一辙,创建过程中两国采取的许多措施是相同的:如在人才培养向题上,两国差不多同时创办海军学校,都曾聘请外国教官任教,都曾先后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  相似文献   

18.
沈葆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晚清有重要影响的封建政治家, 同时还是第一任船政大臣,主持船政,组建当时远东最大的船厂,创办学堂,主张“船政重学”。他是清末筹建中国近代海军的主持者之一, 为建立中国近代海军和造船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一生爱国,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出叱咤风云的一代精英。今年4月8日是沈葆桢诞辰180周年,届时国内外专家学者将在福建马尾举行沈葆桢学术研讨会。我刊特发此文,以示纪念,激励来者。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的海军力量孙琦中国近代海军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筹建,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据其发展的历史轨迹,大抵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60-90年代;第二阶段,清末民初时期;第三阶段,国民政府统一中国至抗战前夕;第四阶段,抗战胜利后...  相似文献   

20.
甲午战争是十九世纪末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虽然分海陆两个战场,但是,无论是日本的侵略还是小国的反侵略,双方都以一支近代化的海军作为战争的主要工具。战前两国海军近代化进程的快慢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结局。探讨甲午战争同中国海军近代化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对甲午战争史的深入研究,而且可以对今天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以186O军左宗棠创办消越船政局和船政学堂为起点,中国迈出了近代海军建设的第一步。随着新式轮船水师的出现,中国海军开始了走向近代化的漫长历程。清政府建立近代海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