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期间,习主席与参会同志细细咀嚼被誉为“革命餐”的红米饭南瓜汤。红米饭南瓜汤盛享赞誉,其价值究竟在哪里,如何认识发掘?这是新的形势和时代背景下我军弘扬优良作风、保持政治本色,应认真研究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一、红米饭南瓜汤“色香”俱佳,需要我们常鉴常品红米饭南瓜汤不仅以外观的天然赤橙给人温暖,更重要的还是其所包含的历史和政治元素。首先,它体现的是红色基因。1927年10月,毛泽东率“三湾改编”  相似文献   

2.
民兵艺苑     
红米饭(散文)钟鸣想起红米饭,就想起邪首歌,那首战天斗地的“红米饭、南瓜汤……”它的音色是那般纯净,它的音域是那般宽广,它的音调是那般昂扬,它伴随那个艰苦卓绝的岁月,以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撞击着多少人的心扉。想起红米饭,就想起那座山,那座山中的子孙,他们以对革命无限的崇敬和对胜利执著的信  相似文献   

3.
时代的呼唤常新的课题──某团艰苦奋斗教育纪实温少波,田兆广“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勤俭是咱传家宝,建国持家离不了……”初春,笔者来到某团采访。一踏入军营,就被这高昂、激越的旋律和热火朝天的练兵场面所感奋。团政委兴奋地告诉笔者:“这一变...  相似文献   

4.
“红米饭,南瓜汤……”5月4日,江西省新建县数百名参训青年民兵在南昌八一纪念广场引吭高歌,回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这是该县人武部开展“军魂”专题教育的一个镜头。 这个人武部地处江西革命老区南昌市郊,他们注重把民兵政治合格摆在首位,除了搞好民兵季课教育之外,还充分发挥地处南昌的资源优势,组织青年民兵广泛开展了“强化军魂意识,铁心  相似文献   

5.
“绿林”将军袁文才、王佐纪事单润芝,武刚袁文才、王佐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两位重要领导人。他们为中国革命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劫富济贫除暴安良袁文才、王佐是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前,活跃在宁冈的茅坪、砻市与永新的茨坪、遂川一带两支颇得民心...  相似文献   

6.
红米饭,南瓜汤/小推车/八角帽/草鞋/钢铁运输线/供给制/解放鞋/红领章/迷彩服/吃皇粮/大联勤/军人住房货币化/后勤社会化/白求恩精神/野战食品/单兵携行具/后勤信息化/涨工资/军人社会保险/07式军服/大型综合补给船/斤半加四两/经营性生产/解放军畜牧大学/总后军马部/军用粮票/电子伤票/远程野战医疗长征时期,红军后勤工作者背着铁锅爬雪山、过草地,哪怕没有东西煮,也要烧锅热水给同志们喝。建国前,"红米饭,南瓜汤"、"小推车支前"、"小米加步枪"、"铁脚板",这些词汇记录了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也反映了当时解放军在后勤方面落后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水调歌头井冈山领世人仰慕久,四方来光观。恭岭“水调歌头”,览千古“华章”。三湾苍樟傲首,丰功“秋南”壮举,雄师会宁冈。农村围城市,明策上井冈。“朱毛”略,“袁王”顺,蒋颤寒。割据湘赣边,燎原星火光。甘食红米南瓜,不惧洋枪钢炮,敌沮我昂扬。曲折破围剿,长征上延安。  相似文献   

8.
冯都 《军事史林》2007,(8):53-59
袁文才与王佐,是井冈山两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俩原是立志救贫的社会叛逆者,一跃成为井冈山的“山大王”,又神秘般地双双加入了共产党,踏上了甘愿献身革命的壮烈征程,在而立年华倾其全力,为点燃井冈星火,创建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卓越贡献,赢得了毛泽东“这两个人对革命有很大功劳”的赞誉。但是,正当他们横刀立马,大展宏图之时,传来中央一条极“左”政策,加上土、客籍矛盾激化,两位铮铮英雄好汉,竟成为我军最早被错杀的将领。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火炬,是穿越了两个时代的圣火。巍巍井冈山五指峰,刻在人民币100元面值的背面,它仿佛在提醒人们:没有强大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作为中国革命发祥地的井冈山,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山势雄  相似文献   

10.
“东井冈”在红军初创时期的历史作用王书范“东固山势高,峰峦如屏障。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陈毅诗词选集》1977年4月版,第3页)这是陈毅元帅在1929年2月,随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从井冈山转战至江西省吉安地区的东固苏区时,对东固苏区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引兵井冈是依据时势变化、不断探索演进、实施军事战略转变的历史过程。引兵井冈的直接原因是秋收起义的严重受挫。从沈家大屋会议——安源军事会议——文家市退兵——莲花决策——古城会议——大苍会见——茅坪安家——水口回师——进驻茨坪,这是一段风云激荡、充满变数、在实践中探寻而渐进的过程。但“过程论”中有突破,有质的飞跃,从引兵井冈的角度考察,“莲花决策”就是一大突破,一大飞跃。只有“莲花决策”,才能转兵上山;只有转兵上山,才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  相似文献   

12.
长坪乡,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数革命志士在这里留下浴血奋战、艰苦创业的历史足迹。 长坪乡,也曾是一片贫穷的土地。来访过井冈山的许多人曾说,这里是“老区中的老区”。  相似文献   

13.
由井冈山“朱毛红军”发展起来的济南军区某红军师,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支人民军队,是共和国的奠基石.“雄伟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人们对井冈山历史的认识可能不够全面,认为井冈山自古就是蛮荒之地,只不过是后来有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才开创了它的历史。其实不然,对其溯源很有必要。位于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区,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最早有李族人溯溪涧而上,来到今天的茨坪一带结庐躬耕,繁衍生息。当时的茨坪人迹罕至,柴茅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斗争意味着一段历史,更蕴含了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井冈山精神锻造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伟大实践,熔铸于井冈山道路开辟的艰难探索,孕育于井冈山血与火的艰苦斗争,是具有原创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最核心的内容是坚守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斗转星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应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时代光芒,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汲取精神动力的重要营养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述王佐如何从一个漂泊井冈山的裁缝,筹措枪械,组织绿林,神出鬼没地出现在大小五井的山林、村寨,杀富济贫,走向社会,后被中国工农红军收编,在斗争中成为红军初创时期的骁将。他的一生是悲壮的一生。 墓碑下的哀思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4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清来到了革命圣地井冈山。 红军初创时期的骁将王佐烈士的墓地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罗霄山脉中段的大井村。在3面环山、一面靠水的杜鹃花丛中,“王佐烈士之墓”6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首先映入了我们眼帘。这位曾经一度叱咤风云、威震湘赣边界数县、在红军初创史上有过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就长眠在这块养育他的土地上。王佐,这位红军早期将领中传奇式的人物,既不是战死在疆场上,也不是牺牲在叛徒的暗箭中,而是沉冤在自己人的枪口之下,从而酿成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17.
1927年9月和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先后率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井冈山上,他们面对敌人军事“会剿”、经济封锁造成的巨大困难,艰苦奋斗,采取了一系列对策,初期“打土豪筹粮款”,解决部队吃饭和经费问题。随着苏维埃政权的逐步建立,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组织军民搞好生产,自力更生创办工厂和商业,搞活圩贸经济,办好后方基地,不但改变了根据地的经济状况,毛泽东在斗争实践中也提升了对经济工作在红色政权武装割据区域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他在为湘赣边区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的决议案和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深刻地阐述了经济与政治、经济与武装割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井冈抒怀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这首《水调歌头》还在耳边回响,车,已开进了五百里井冈。"八十年前上井冈,黄洋炮声震九江。今日重走红军路,指点河山慨而慷!"黄洋界,北山造币厂,小井红军医院,大井朱毛故居,工事哨口、红军营房,一路走来,感慨  相似文献   

19.
1929年1月,为解决井冈山根据地的经济问题和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三次“会剿”,“柏露会议”决定红4军主力挺进赣南.在进击赣南途中,红4军在大庾与国民党军激战,被打散后在广东南雄乌迳会合并宿营,由于连日激战,疲惫不堪,放松对敌警惕,险些被国民党军围歼,幸得当地党组织情报及时,才成功脱险.红4军乌迳脱险,保留了革命火种,彰显了地方党组织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提起江西,人们总会想到:这里是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的所在地,是“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的诞生地。是的,在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中,江西这块红色的土地,有着特殊而神圣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