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书五得     
吾爱读书,颇有心得。以下五点愿与君分享。心得之一:必读,读必。古人云:君子博学而日三省,则智明而行无过。读书首先为做人,做人首先要读书。雷锋说:毛主席著作对我来说好比粮食和武器,好比汽车上的方向盘。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再学习。毛主席为改造中国而读书,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人需以不要问你  相似文献   

2.
一忌消极应付 ,要有主动性。学习问题 ,关系到广大干部自身的进步 ,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目前 ,有少数同志轻视理论 ,忽视学习 ,认为不学习理论 ,工作照样能干好 ,极个别的甚至存有厌烦、抵触情绪 ,对党的现行政策说三道四 ,发牢骚、说怪话。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思想认识产生了偏差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 ,特别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认识不足 ,对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了解不多 ,没有从“关系到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一个政治问题”的高度看待学风问题。有种想法的人 ,必须尽快更…  相似文献   

3.
批评十忌     
周景荣  田辉 《政工学刊》2006,(12):36-36
批评是上级对下级常用的一种领导艺术。批评和表扬同属于激励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制止或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行为,预防再发生类似的问题。批评是为了帮助部属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因此,作为领导者,必须学习研究这门领导艺术,讲究批评方法,增强批评实效。批评部属应做到“十忌”:一忌怒发冲冠。通常情况下,当部属有了缺点和毛病或犯了错误时,作为领导者既生气又着急,这在情理之中。此时要注意克制情绪,决不能大发雷霆,拍桌子摔凳子,吹胡子瞪眼睛。否则,不但达不到批评目的,反而引起被批评者不满,会因领导者对被批评者的人格不尊重而产生对立…  相似文献   

4.
阿Q头上有几处癞疤,总是忌说“光”、忌说“亮”,进而连“灯”、“烛”都忌。这,似乎也可以理解。就说“腐败分子”这个“尊号”吧,大概不会有人争而“得”之。可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最近某地的一场官司,颇引人注目。一位教授写了一部小说,揭露某县官员腐败成风,称得上是一部时下的《官场现行记》。既是小说,人物自然是艺术形象。小说成功或失败,人们自可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来评论它,称赞之,批评之,均无不可。本人没有看过这部小说,无权对它说三道四。但有那么一群“好求甚解”的人,硬是“对号入座”,从…  相似文献   

5.
曾毅  杨柳 《中国民兵》2014,(6):18-19
当下,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官兵中也出现了一些消极议论,甚至不乏有一些党员干部主观认为教育是“用形式主义来反对形式主义”,消极被动接受教育。笔者认为,出现这种错误认识和消极现象,归根结底是党员干部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深刻,投入教育实践活动的姿态树立不端正,没有真正“把自己摆进去学习”所至。  相似文献   

6.
所谓“伪批评”,就是打着批评之名,不行批评之实,使批评走了过场。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不痛不痒”式,只讲皮毛,不点要害,如“今后要加强理论学习”等,就像搔痒痒一样,使批评的对象听了不服;“明贬暗褒”式,如“处事原则性太强,灵活性不够”等,看似批评,实则是表扬;“千人一面”式,批评不分具体对象,都是那么几句敷衍的话,既可以套给你,也可以套给他,言之无物,没有针对性,使批评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7.
切莫“重才轻德”丁乐波,杨德山有一种很形象的说法:没有智的干部是"次品",没有体的干部是"废品",而没有德的干部则是"危险品'"。具体到一个人,就是说,有德无才不行,有才无德更不行,必须是德才兼备。之所以要把"德"摆在这样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它决定着一...  相似文献   

8.
《战国策·齐策》记载:“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这是齐相邹忌之妻、妾、门客为了各自的切身利益,挖空心思地吹捧、赞誉邹忌之美。但是,高居齐国相位的邹忌没有偏听偏信,却“徐公来,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对此,他认真地反省,方悟出“吾妻之  相似文献   

9.
在各种对照检查、民主评议中查摆问题时均须注意“十忌”: 一忌“怕”:怕得罪人、怕丢面子、怕伤和气、损团结而阻碍个人的成长进步。二忌“怃”:怃然,失意,或因家事烦心,或因前程暗淡,滋生无所作为而无所谓情绪。三忌“诬”:诬赖,视“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人后无人说”为金科玉律,伺机查摆问题、民主评议而进行打击报复,以发泄平时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战国策》中“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故事 ,想来都不陌生。齐国宰相邹忌长得很美 ,徐公也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一日 ,邹忌问其妻 :“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妻子说丈夫美。邹忌不信 ,又问其妾和朋友 ,得到的回答都是他美于徐公。翌日 ,徐公来 ,邹忌仔细端量 ,认为徐公要比自己美。为何明知不如徐公美 ,妻、妾、朋友却要违心说“美” ?一番苦思冥想 ,邹忌终于明白了其中道理 :妻是“情人眼里出吾” ;妾是“畏吾” ;朋友是“有求于吾”。由“邹忌与徐公比美” ,想到如何对待“群众意见”。显然 ,对邹忌来说 ,妻、妾、朋友 ,三者已可成“众” ,都说…  相似文献   

11.
韩愈在《原毁》一文中说:“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意思是说凡事业上有了成就、人格上有了名望,总是随之遭受别人的毁谤。这是为什么呢?韩愈分析道,“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就是说,毁谤诬告别人的人不是懒惰者就是忌妒者。这两种人看待别人都是“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意思是说抓住人家的一点不及其余,只看人家的过去,不看人家的现在,惟恐人家出了名。韩愈之说,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干部提拔前表现尤为突出。据说在有的单位,如想整谁,只要传闻此人将要提升或者看到干部提…  相似文献   

12.
李亦园 《政工学刊》2014,(10):85-85
我们在《行的文化》一章中曾引用李国鼎先生的一则故事,说外国人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们在宴会场合要那么“序齿”、讲礼节,但在街道上开车却又是那样不守法。这个故事不但说明我们只懂得讲有关系的人之伦理,而不注重对陌生人或公共团体的公德心,而且也表现出我们民族不懂得守法的一面,这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我们是人治的文化,而不是法治文化之原意。  相似文献   

13.
古兵书《六韬·选将第二十》中,有段耐人寻味的话:“有贤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恭敬者;有精精(精明)而无情(才情)者;有湛湛(清彻)而无诚者;有好谋而无决者;有如果敢而不能者;有性性(诚恳)而不信者;有恍恍惚惚(不清醒)而反忠实者;有诡激(奇辩不实)而有功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肃肃(严正)而反易人(平易近人)者;有嘀嘀(严厉)而反静意(诚恳)者;有势虚形劣而出外无所不至、无所不遂者。”兵书的作者认为,以上这些就是人的“外貌不与中情相应”的情况,即所谓的“情貌不一”。由此可见,“知人”是何等的不易!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国军事史 ,“正己化人” ,是历代兵家进行教化的一项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正己化人”就是指将帅必须首先端正自己 ,然后再去教育感化部属。黄石公《三略·下略》中指出 :“舍己而教人者逆 ,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乱之招 ,顺者治之要。”诸葛亮在《将苑·厉士》中说 :“先之以身 ,后之以人 ,则士无不勇矣。”可见 ,中国历代兵家已把“正己”看作是衡量将帅人格力量的重要内容 ,把“正己化人”视为治军的根本大计 ,把能否做到“正己化人”提高到治人、治国的根本战略高度。古代兵家特别强调“正己化人” ,固然与中国封建社会不重视制度治…  相似文献   

15.
谈学习     
一、做勤学之士。“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目前,拥有学士学位的政工干部越来越多,他们具备基本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但要想真正成为学习型政工干部,还必须做到: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去除“学位即优势,不用再学习”的片面认识,树立学习即工作,学习“即命运”的观念,培养只要一息尚“存,定当学习不止的终生学习观。”②学习要一以贯之。有一句名言,人一天不吃饭,瘦的是肉体,一天不读书,缺的是精神。学习是一件每天必做的事。要从思想上戒懒,不要为无法坚持学习寻找过多的客观因素,要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坚持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  相似文献   

16.
认清“三个关系”不断强化学习雷锋活动的自觉性 认清“伟大”与“平凡”的关系。当下,我们很多人学雷锋,仅限于为了学雷锋而学雷锋,把学雷锋当作“业绩”。他们没有看到,雷锋是一个伟大的人,但这个“伟大”是蕴涵在“平凡”之中的,“伟大”与“平凡”不在于干什么,不在于职务地位的差别,而在于为谁干,在于干了之后为人民留下了什么。我们学习雷锋,必须要建立在日常平凡劳动的基础之上,离开了这个基石,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创造。  相似文献   

17.
<正>尽管人们在其生存过程中都在与数学打交道,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数学.从最初的启萌教育就开始接触数学,以后上学接受小学数学、中学数学教育,一部分人还要继续接受高等数学教育,甚至有的人要专门从事数学研究.但绝大多数人对数学总有“只见树木不见林”的感觉,对数学的认识就是一定程度上的“盲人摸象”.既使是受过高等数学教育的人对“什么是数学”、“数学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学”、“学了为何用”等等也没有明确的认识,处在迷惑困顿之中,甚至对数学存有  相似文献   

18.
国防事业,公交人常讲的话题 我们走进坐落在市区中心的兰州市公交总公司,军人出身的公司武装部长张宝林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不愿启齿的故事:数年前初秋的一天,前来公司检查民兵工作的省军区首长询问一名公交民兵:“为什么要参加民兵?”“是领导编进来的。”“工作这么忙,为什么还要参加训练?”“不参加单位要扣工资,不来不行。”  相似文献   

19.
反腐败消极方式例举赵希庄,程伯福——只叫不动的“电子猫”式有的单位或部门在谈到反腐败时,往往慷慨陈词,甚至义愤填膺,大有不刹此风替不罢休之势。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君子动口不动手”,监督机制形同虚设,一系列制度措施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并没有付诸于行动...  相似文献   

20.
话外音     
正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使人有不匮之思。眼界窄,襟怀不宽;心肠小,步履不大。——沈从文独立于万物之上,乃为有志;能屈于万人之下,乃为有养。有深谋者不轻言,有奇勇者不轻斗,有远志者不轻干进。——林语堂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