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针对舰艇编队威胁海域安全的案例,设计了红方突防攻击、蓝方防空反导的想定以及陆、海、空3种反航母作战策略,基于墨子系统开展多方案作战仿真,获得了双方战损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引诱、攻击等性能参数为基础的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AHP)分析了3种策略的作战效能。进一步提出了一种以AHP权重定奖励的深度强化学习(DQN)算法,对海基策略进行了优化,作战效能提高了5.36%。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墨子系统这一类作战仿真软件开展想定设计、作战策略仿真,再建立AHP-DQN进行作战效能优化的方法可为反舰作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获取侵爆战斗部终点弹道参数对桥梁以及桥面目标损伤效应的影响规律,建立战斗部侵彻桥梁并起爆的整个过程非线性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不同侵彻速度与不同引爆延时下桥梁产生的裂纹、结构失效分布以及桥面冲击波的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桥梁失效分布计算了桥梁损伤后的抗弯能力,侵彻速度为800 m/s时采取1.95~2.95 ms的延时引爆可以使箱梁抗弯能力达到最低;延时14.95 ms引爆可以使最大长度的桥墩混凝土崩落,承载能力最低。基于冲击波超压对目标的损伤判据,侵彻速度为800 m/s时采取0.95 ms左右的延时引爆可以在爆心半径3 m范围内重伤或致死桥面人员,装甲车辆受到轻度或中等破坏。研究成果可为侵爆战斗部侵彻速度及引爆时间合理设置,为增大桥梁损伤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作战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体系仿真、武器装备研制论证以及作战效能评估,在反舰作战仿真过程中,经常需要模拟红外制导导弹对目标进行探测、追踪制导以及毁伤评估,均涉及目标区域红外图像动态生成。通过分析海上目标红外特性建立了舰船红外辐射模型,对导弹飞行中动态获取目标图像过程建立了导引头动态成像模型。基于国产数字地球仿真引擎研究了作战仿真中导引头红外成像过程模拟方法,开发了海上作战对抗仿真系统并实现了不同弹目距离、不同攻击方位的红外目标图像模拟。结果表明,提出的导引头动态成像过程模拟方法能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对不同战场环境、不同作战目标进行实时红外成像模拟,从而为作战仿真推演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顺序凝固工艺对大长径比装药易形成缩松的问题,分别以受控生长期、自由凝固期的相界面形貌特征参数为中间量,建立了工艺参数到缩松体积的4层关联路径,选择TNT/RDX(33.8/65)炸药、长径比5∶1的装药模具,进行了正交仿真、极差分析以及Spearman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表明,降低水温、入水速度以及提高环境换热系数可提高受控生长期的相界面高度、开口角,从而降低自由凝固期的凝固区间最大厚度,最终减少缩松体积;工艺参数影响强弱为:水温、入水速度、环境换热系数;降低入水速度、提高环境换热系数可减少对低水温的依赖。本研究探明了顺序凝固工艺参数对大长径比装药相界面演化及缩松的影响机理,可为相关工艺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山西某预备役团聚焦"文化兴军、文化育人"理念,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官兵成长的新需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引领官兵铸魂励志、促进军地融合发展、推动阵地全面建设为根本任务,盘活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军事文化、特色国防文化,推动部队全面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引领官兵铸魂励志为充分发挥先进军事文化的潜在能量,更好地从先进军事文化中汲取养分,他们把红色传统资源作为先进军事文化的源头血脉和重要内容,把红色文化活动作为官兵铸魂励志的有效载体,组织官兵积极参与"红色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雷达对抗的作战过程,引入Petri网的数学方法描述雷达对杭侦察、雷达干扰、雷达干扰效能评佑3个作战行动,将雷达对抗战术规则与Petri网的实施规则相关联,并选用有效策略解决冲突变迁,建立雷达对抗的Petri网模型,解决了雷达对抗仿真建模过程中对并行、异步和随机时间等复杂离散事件的描述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高升力系统设计错误、避免实物验证与迭代、缩短研制周期,提出了一种贯穿于联合定义、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及集成验证全生命周期各研发阶段的基于模型的系统需求确认与验证方法。该方法通过ADS2软件将Simulink及SCADE(safety critica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等模型集成在一个统一的虚拟集成平台上,分别创建系统架构模型和系统性能模型,并开展仿真分析,实现了在不同研发阶段对系统需求的确认和虚拟验证。此外,使用支持ADS2的I/O驱动模块,以及复用设计阶段建立的测试用例和用户界面,可以快速搭建计算机在环的半物理集成环境、控制分系统集成环境和系统全实物集成环境,支持开展分层级的系统需求验证。由于各研发阶段使用统一标准的模型和测试用例传递信息,因此可以确保研发过程中信息传递的一致性,极大地降低了设计错误,加快了研发周期,并降低了研发成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