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0年世界海军舰船装备发展的焦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以美英为代表的海军强国迫于预算压力,对装备发展做出调整;二是我周边国家和地区继续加强水上、水下装备建设,舰队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其余国家和地区发展相对平缓。  相似文献   
2.
吕强  黄冬 《现代舰船》2012,(2):10-18
2011年,全球性经济不景气,尤其是许多西方国家面临债务危机,继续冲击着各国国防建设,也直接影响着海军装备建设和未来发展思路。总体来看,主要国家海军装备项目在经历过去两年的大调整后今年基本稳定下来,但蕴含进一步调整的可能性;为了缓解预算紧缩的影响,西方国家高度重视军贸与合作;与西方世界普遍的收缩调整不同,中国周边国家继续加强海军装备建设;美国提出或突破若干可大幅提升作战效能的新概念技术。  相似文献   
3.
F5大写真     
F5是什么?不是继台湾艺人组合F4之后的新组合,而是英国继三体舰之后推出的五体舰。英国海军为了成功迈向21世纪,同时适应国家安全利益和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军事迅速发展的变化,提出了未来水面作战舰艇(FSC)计划。英国海军希望这种未来水面作战舰艇不仅仅把替换22型和23型护卫舰作为重点,而且希望未来水面作战舰艇是一种全新的、多功能、适用性强的战舰,并能于2020年左右  相似文献   
4.
黄冬 《现代舰船》2011,(1):32-34
2010年10月25-29日,由法国国防部主办的"2010欧洲海军展"(EURONAVAL-2010)在法国巴黎举办,欧洲海军展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军装备专业展览之一,每2年举办一次。展会之初只是海上防御国际贸易展,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以海上安全和安防环境(包括海上秩序和海岸警戒)为主的最具国际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5.
“演变112”变幻多端作为全球主要的高速船生产厂商之一,澳大利亚因凯特国际双体船公司(Incat)凭借其在双体船领域拥有的专利技术和经验,不断地推出满足商用和军用需求的穿浪双体高速舰船。随着36米长的穿浪双体高  相似文献   
6.
巴格达时间2003年3月20日凌晨5:30左右,一枚“战斧”巡航导弹呼啸着从停泊在波斯湾的美国海军“考佩斯”号巡洋舰前甲板上腾空而起,耀眼的光芒划过长空,以美国为首的联军终于按耐不住,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也不顾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反对,悍然对一个主权国家——饱经战争和制裁之苦的伊拉克发动了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7.
在经过两年多的竞争后,美国国防部在2004年5月27日宣布,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获得濒海战斗舰(LCS)Fligtlt 0阶段的合同。这两家公司也因此各获得4600万美元和7800万美元经费,用于对未来濒海战斗舰进行最终系统设计。根据合同,美国海军还可能让这两家公司在2005-2009年间各建造2艘原型舰,总价值约为9.5亿美元。而参加竞标的雷声公司设计方案则不幸被否决。濒海战斗舰Fligtlt 0阶段设计方案的选定,是濒海战斗舰项目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在2007年年底,美国海军还将最终选择一个团队继续进行濒海战斗舰项目研究,因此可以说濒海战斗舰依然尘埃未定。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现代高消耗战争而言,快速、充足的物资补给也是获得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美国海军就深谙其中的道理。在世界上的一些热点地区如印度洋、地中海和海湾地区,美国海军一般会提前派遣装满补给物资的船只滞留在海上,以备不时之需,而这些船只被称为海上预置部队舰艇。  相似文献   
9.
2010年2月美国发布的《四年防务审查报告》,全面审视了美国武器装备发展的思路和做法,勾勒了美国未来战略思想与军事能力发展框架,对包括美国海军在内的各军种武器装备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美国军事能力建设和装备发展总体上更趋于务实,经济实用性将成为美国未来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0月7日,美国最新的海上预置船在佛罗里达被正式命名为“惠特”号,以此来纪念在越南战争中勇敢地挽救两名士兵生命的海军陆战队员兰斯·惠特。“惠特”号海上预置船的命名,使得美国在海上又多了一个可移动的“补给站”,其海上预置力量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在了解“惠特”号预置船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美国的预置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