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研究狭窄障碍环境下基于几何法的移动机器人全局路规划方法。用不同多边形表示机器人和障碍物,多边形集合构成环境地图。利用数组矩阵存储机器人和障碍物的顶点坐标,便于计算机进行识别、分析和计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个子函数——障碍物筛选子函数和凸包计算子函数。通过对两个子函数的循环调用,找出所有较优无碰路径,最后根据一定准则选择全局最优路径。该算法把狭窄障碍环境中的路径规划问题转换成凸包计算问题,且能够生成多条可供替换的较优路径。当环境空间相对狭窄、机器人形状较为复杂,在路径转弯处作旋转运动时,可根据安全需要选择合适的运动路径,从而增加了算法的适用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简便高效,能够满足路径实时规划要求。  相似文献   
422.
如何构建诸军兵种综合战术训练仿真系统,是当前全军训练仿真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基于HLA技术框架及分层式RTI,搭建了海军诸兵种综合战术训练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并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与仿真方法,提出了系统公共参考FOM模型的设计思路,定义了实体类、交互类及路径空间,有效规范并减少了系统间网络传输的数据流量。最后,给出了系统仿真实现的流程图和一个仿真实例。实践证明,使用HLA仿真框架实现的海军诸兵种综合战术训练仿真系统能够满足当前海军战术训练的需求。  相似文献   
423.
针对武器系统作战使用要求,结合人机特点,系统地研究武器系统人机功能分配原则和方法,建立人机分配流程,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解决人机功能分配问题。为武器研制中合理设计武器系统人机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24.
传统的军用ATE采用传输电缆把信号采集传感器与测试仪器相连接.严重影响了设备的可移动性.为了取代军用ATE终端的连接电缆,提高部队的作战效能.所研究的ATE采用无线网络和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技术满足了测试仪器在小范围内的可移动性,用蓝牙模块代替电缆,从而使ATE不受电缆长度和连接限制,易于转移和维护.为技术人员快速可靠的检测武器装备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425.
飞行器雷达突防是现代战争中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综合考虑了雷达威胁和航程的影响,建立了关于雷达威胁模型和航程的代价函数.针对传统的Dijkstra算法搜索空间大,搜索效率低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并考虑飞行器的偏航角约束,提出了基于栅格的Dijkstra算法.对简单雷达突防和复杂雷达突防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较好地回避雷达威胁,而且较好地提高了搜索速度.  相似文献   
426.
分析了易燃易爆化工单位遭遇恐怖袭击的危害性,着重分析了13种易燃易爆化工单位反恐防范对策,并提出反恐发展建议,欲予易爆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反恐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27.
研究雷达在脉冲串波形下的微动特征提取,提出了全局法和抽取法2种处理方法,并给出了波形相关参数的设计,最后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2种处理方法均可有效提取微动特征,从而为雷达微动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8.
为考察鳍对拖式吊舱推进器水动力性能的影响,用基于速度势的面元法建立了吊舱推进器水动力性能计算的数学模型,对附鳍的吊舱式推进器的定常及非定常水动力性能进行了预报.螺旋桨和吊舱及鳍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迭代计算来处理.采用计算较为简便的关于扰动速度势的基本积分微分方程,并采用双曲面形状的面元以消除面元间的缝隙.在桨叶随边满足压力Kutta条件,用Yanagizawa方法求得物体表面的速度分布.计算了无鳍、单鳍和双鳍拖式吊舱推进器的水动力性能,计算结果表明,鳍会产生推力,使得双鳍时整个推进器的水动力性能最好,单鳍次之,无鳍最低.  相似文献   
429.
为了研究某型电子设备的电磁耦合规律,利用电磁仿真软件FEKO建立了设备模型和所需的平面波环境。研究表明:当频率为400MHz时壳体表面的感应电流值最大,而内部电磁耦合场强度最大值表现在频率为700MHz时;在频率为700MHz时靠近电源线人口处场强值有突越,应着重对进入的电源线缆进行防护;在频率为700MHz和300MHz时曲线在底部开口附近呈现较强的电磁耦合现象,开口两侧电磁耦合场呈近似对称分布,设备内部的布局使其随着实验频率的升高趋于非对称化;设备内部腔体中心附近存在电磁耦合场的增强区域,工作人员或测试仪器宜避开此区域。  相似文献   
430.
BOM技术在复杂电路虚拟维修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电路虚拟维修的定义,在复杂电路虚拟维修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模需求,并给出了计算模型和交互模型的定义。以形式化的方法定义了BOM(Base Object Model)概念模型,通过分析电路仿真的特点,确定了电路BOM概念模型中的实体类型、事件类型和交互模式;特别是采用了“将实体类型区分电子元件类型和电信号类型,分别以客观属性和仿真语言描述的方法进行定义”的原则,既满足了仿真效果,又简化了建模复杂性。通过建立某型装备的复杂电路虚拟维修训练系统,验证了基于BOM的交互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