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军事认识的敏锐性(the sensitivity of military cognition) 表明军事领域中认识(思维)主体见微知著、见显知隐、见此及彼、见寡及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的概念.这种敏锐的观察和思考一般都是在较短时间内甚至是迅即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维护和平发展要求当代中国军事变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 这是当代中国军事战略思维据以展开的第三个基础性判断。这个思维判断包含的逻辑进程,要求回答维护和平发展与有限大幅提升军事实力的关系,提升军事实力与军事变革的关系,以及军事变革的中国特色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维护和平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核心理念,该理念由以下基础性思维判断所支撑。第一,维护和平发展是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在当代中国的必然拓展。这个思维判断包含的逻辑进程,要求揭示社会主义的和平本性,新中国对于积极防御战略方针选择的唯一性,时代主题和国家利益对于当代中国军事战略方针崭新内容的科学规定。第二,维护和平发展拥有接受严峻考验的坚定信心的雄厚战略资源。这个思维判断包含的逻辑进程,要求清醒地分析维护和平发展所面临的严峻考验,认定物质技术、政治、法律和民心人心等层面的国内、国际战略资源足以支持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的坚定的信心。第三,维护和平发展要求当代中国军事变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这个思维判断包含的逻辑进程,要求回答维护和平发展与有限大幅提升军事实力的关系,提升军事实力与军事变革的关系,以及军事变革的中国特色的要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时期军事战略思维贯穿着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社会主义政治原则 ,以及由此规定的一系列军事思维基本观念。前者突出地表现为 :实事求是地反思和演绎历史经验 ,继承和发展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以世界军事发展的制高点为参照系 ,客观地分析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 ,从全局上筹划和指导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 ;立足于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立场 ,思考和解决军事战略问题。后者包括 :后发制人和攻势防御的观念 ;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观念 ;军事变革和跨越式发展的观念 ;军事系统观念。正是由这些认识论和政治原则以及基本思维观念构成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思维的整体框架。就是说 ,新时期军事战略思维正是按照上述原则进行“顶层设计” ,并将有关基本观念作为它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5.
《军事历史研究》杂志是我的良师益友,而且我也曾有幸多次为它提供过长篇文章。因此,在它问世20周年之际,我必须说几句话聊表自己的心意。《军事历史研究》创刊后的10余年间,虽然只限于内部发行,却已是头角非凡,来稿者早已不乏名家高手。今天作为蜚声海外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如  相似文献   
6.
南京政治学院几位学者应邀为《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增补卷 )撰写军事辩证法 (军事哲学 )条目释文。这些条目有的是难点问题 ,有的则是新的热点问题。为了引起军事学界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现将十一个条目释文初稿在本刊先行发表。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提出的人民战争理论是唯物史观与中国革命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相结合的产物。它所揭示的基本规律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中不会改变,但战争的主体力量却具有新的特点。这就是主体力量表现为综合国力的支持力和转换力;主体力量实现的主要途径在于主体与技术工具结合的系统结构优化;主体力量的内在构成将强化复合型和创造型的客观要求。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中,主体力量发挥能动作用的主要方法仍然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战争指导的“最高境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将注入新的活力。人民战争主体力量的这些新特点,反过来也丰富了群众史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军事谋略     
军事谋略(military stratagem) 通过策划和设计而形成的军事对抗的方式、方法及其运用的艺术.通常也叫做军事"计谋"、"计策"和"方略"等等.从广义上说,包括战略、战役法和战术以及保证其实施的或其他相关的策略艺术;从狭义上说,则仅指军事对抗中的策略艺术.  相似文献   
9.
战争不是单纯的军事活动,而是国家或其他政治主体运用以军事为主的各种相关手段的政治行为。军事战略思维实质上是军事化的一种特殊的政治战略思维。其系统构成包含五个层面的规定性:即以政治原则的基本要求为顶层;以相对独立的军事要素及其运用的全局性判断、构拟和筹划为中心;以世界观、历史观和战争观为指导;以传统价值文化为底蕴;以科学理念和方法为支持。当代军事战略思维的嬗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方面:在人类战争历史的新的起点上,重新以有限战争作为战略谋划的基点;大力筹划新军事变革,精心构建信息化战争形态的观念模型;大战略理念的应用出现分化的趋势;应对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军事战略思维的着力点之一;和平思维面临着与新冷战思维的历史性博弈。当前国际社会全力关注的关系安全、稳定与发展的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应对,必然使这种博弈产生深刻的变化。中国军事科学关于军事战略思维的理论研究和个案分析,强调站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负责任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立场上,将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和人类共同利益一并纳入党性原则,强调坚持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2)规定防御战略、进攻战略、联盟和合作战略及其对象的选择凡是摧毁腐朽统治的战争,本质上都具有进攻性,按照战争主体的政治要求,本应选择以先发制人为特点的进攻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