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丁伟 《军事历史》2002,(3):41-45
美国当局在侵朝战争期间,曾精心策划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的计划,做好了实施这一计划的军事准备。但随着战争的发展,美国决策者除屡次声称要扩大战争外,并没有冒险实施这一计划,却最终形成了在朝鲜打有限战争的政策。美国在侵朝战争中为什么没有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未来反侵略战争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的战略利益出现严重对立,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到朝鲜内战爆发前夕,美、苏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亚洲也处于激烈的对抗状态。美国决策者认为:“…  相似文献   
13.
14.
丁伟 《军事历史》2016,(2):21-25
朝鲜战争是在美苏冷战对抗的初期发生的,始终都有演变为全面战争的可能,但是战争并没有越出朝鲜国境。这场战争充分表现了现代局部战争的一些基本特征:战争目的的有限性、战争范围的有限性、战争以政治解决告终。朝鲜战争作为现代局部战争的开端,对战后世界军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蒋楠  丁伟 《军事历史》2013,(1):15-18
冷战时期中国反侵略战争战略指导的演变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末,确立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作战指导上采取前沿防御,即将来犯之敌歼灭在前沿地区.二是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立足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特别强调坚持诱敌深入思想,将敌人放进来打,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三是20世纪80年代,在战略指导上由“诱敌深入”转为“顶住敌人”,军事斗争准备由应付全面战争转向应付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  相似文献   
16.
丁伟 《军事历史》2004,(1):43-48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相对和平时期后,中国如何进行国防和军队建设,这对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新中国一成立,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就开始进行探索。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新中国完成了由战争时期向和平时期的过渡,从1954年开始,中国进入了相对和平时期。从这时开始至6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对相对和平时期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了全面探索,从理论和实践上创造性地解决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道路。一、关于新中国的军事战略方针战略方针是指导战…  相似文献   
17.
丁伟 《军事历史》2012,(6):16-21
七七事变后,日本当局增兵华北积极备战.在“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后,日本陆军中央部授权中国驻屯军可自由行使武力的权利.19 37年7月2 7日夜,日军攻占团河行宫,进而从南、东北、西北方向包围中国军队第29军南苑兵营.28日晨,在日军航空作战部队的先行轰炸后,陆军部队从南苑东南、西南以及西北方向展开进攻,以步炮、步工协同作战攻陷南苑兵营.日军并在中国军队大规模撤退前,抢先占领南苑至北平的要道天罗庄,伏击撤退部队,致使第29军损失惨重,佟麟阁、赵登禹两位将军也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18.
美海外基地大洗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军海外基地的设置是服从、服务于军事战略,并根据其全球战略的调整不断变化,冷战后特别是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其海外基地变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
1974年1月17日至20日,在叶剑英、邓小平等军委领导指挥下,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一部在陆空军和民兵、渔民的协同下,对入侵中国西沙永乐群岛的南越军队进行自卫反击战,英勇地保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场震惊中外的西沙海战虽然规模不大,但是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自己领海主权的必胜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