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21.
介绍了一种采用现代先进仿真技术思想、支持面向对象的建模与仿真、用于防空导弹全弹道飞行动态仿真的一体化仿真系统框架 ,详细说明了它的主要特点、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2.
研究了可视化建模的方法 ,提出了复杂系统的建模策略。基于动态仿真软件 SIMUL INK开发了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仿真平台 ,并利用仿真平台对某型号便携式防空导弹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23.
叶昭垲到息县任县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后,情系第一书记的岗位,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武装工作,使息县全面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武装工作一跃跨入信阳市人武系统先进行列,被广大干部群众称为真正的“第一书记”。 尽“第一位”的职责。3年前,叶昭垲对人武部党委成员发自内心地说:“大家和我一道干,3年来个大转变。”一言既出,说干就干。在主持召开的第一个议军会上,他坚定地指出:“一定要把武装工作纳入县管理目  相似文献   
124.
1958年,我国第一辆国产坦克问世,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坦克的历史。 1959年,国庆10周年阅兵式上,32辆国产59式主战坦克第一次亮相,举世为之瞩目,国人为之振奋。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69式坦克设计定型,实现了由仿制到自行研制的重大转变。 80年代中期,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主战坦克设计定型,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90年代,国产第三代主战坦克问世,其战技术性能达到同时代国际先进水平。 1999年,3个先进的坦克方队隆隆驶过天安门广场,在国庆50周年阅兵中威风八面。 主战坦克属于大型复杂武器装备,整车的生产流程较长,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从原材料、外构件的进厂复查验收,工厂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到重点零部件及整车的检验验收都牵动着各部门、各体系的神经。  相似文献   
125.
功能奇特的现代引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信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传统的概念,引信主要用于控制弹药的最佳起爆位置和时机,是利用目标信息和环境信息,在预定条件下引爆或引燃弹药战斗部装药的控制装置或系统。引信通常由发火控制系统、安全系统、能源装置、爆炸序列等组成。按作用方式和原理,引信可分为触发引信、近炸引信、周炸引信、时间引信、指令引信、多选择引信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引信的功能与技术内涵随之扩大。20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126.
提出了面向对象仿真方法框架 ,详细说明了它的概念和基本结构 ,通过对某型防空导弹制导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 ,证明了它的合理性和在系统仿真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7.
导弹故障智能诊断的一种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及具体实现过程。将此方法应用于导弹武器系统故障智能诊断之中 ,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故障智能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8.
129.
结合粗糙集理论,建立了基于SOFM网络的新型粗糙集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给出了该模型的流程图,描述了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应用该模型对某型雷达进行故障诊断,实例证明新模型能够减少输入端数量,简化神经网络的结构,提高系统的速度,诊断时间短,准确性高,结果易于实现可视化,最后得到了故障可视拓扑映射图.  相似文献   
130.
现代雷达系统中,目标的航迹跟踪是Network)节点自删除神经网络的多雷达目标航迹跟踪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完成多雷达目标的数据融合,并比较有效地实现了多雷达目标的航迹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