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21.
陈再忠  李元新  李威 《国防》2013,(11):F0003-F0003
10月28日,合肥某军事训陲东基地上演“生死大片”,坦克、高射炮、靶机、量子通信等装备全体出动,一时间炮声震天,硝烟弥漫。一场军兵种民兵分队参加,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防卫行动-2013”应战课题综合演习拉开战幕,重点演练了抗敌信息攻击、  相似文献   
22.
李威 《中国民兵》2013,(10):29-29
过硬的战斗精神是优良作风的重要体现,如何适应强军兴军的新要求,不断锻造和提升预备役部队的战斗精神,足需要下功夫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3.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国际公约。《公约》全面、切实地履行,对在全球范围禁止化学武器使用,防止化学武器扩散,减少化学武器对人类的危害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公约》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生物学和化学的发展与融合,对《公约》实施可能产生的影响日益明显。文章结合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科学咨询委员会向第三次《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审议大会提交的报告,重点就与《公约》有关的化学与生物融合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24.
屈指算来,刘霓生已为神舟飞船奋战13年了。从零高度逃逸救生试验,到神舟1号、2号、3号、4号、5号发射的成功,作为逃逸发动机主任设计师、总设计师的刘霓生,能为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回忆这一幕幕,年愈花甲的刘霓生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  相似文献   
25.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浸透着三秦儿女的心血和智慧。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陕西省有40多个单位参与了工程的研制、建设和测控。航天六院、航天四院、771所、504所、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等单位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经过不懈探索和艰苦努力,为研制神舟飞船走过了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相似文献   
26.
近期,在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和全国科学大会上,都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创新是国家进步的灵魂,是兴旺发达的标志。创新也是四院谋求发展壮大的推动力量。今年,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加快了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推进工程的步伐,以不断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提高核心竞争力。院知识产权推进工程取得初步成果长期以来,四院以军品研制、生产为主,从某种程度上在国内属于垄断性的企业。但是随着军工产业政策的变化,国家军事订货制度的推行,在军品研制中逐步引入竞争机制,为适应越来越强的国内竞…  相似文献   
27.
随着科学的进步,恐怖主义有向高技术、高智商发展的趋势。恐怖组织谋求利用化学、生物、放射性、核与高爆(CBRNE) 装置,制造产生超级恐怖效应的恐怖活动。大量的情报证实,在世界范围内始终存在着CBRNE 恐怖袭击的威胁,对CBRNE恐怖事件的紧急响应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8.
2000年,航天四院捷报频传,军转民的成绩非常显著,充分证明党中央提出“军转民”方针的英明正确。四院遵循这一方针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广,在西部大开发中,将勇立潮头、再立新功。 锦上添花 形势喜人 2000年7月3口,我国“风云二号”气象卫星顺利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定点成功。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  相似文献   
29.
1999年10月1日,建国五十周年大典。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广场观礼台上,一位年近六十、个子不高却显得异常沉稳的中年人正凝神贯注那隆隆驶过的阅兵方阵。最后,他把目光定格在那如巨蟒的火箭装备上。没有忘形的欢呼,也没有激情的落泪,只有一颗炽热的心在胸膛里狂跳——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航天四院院长叶定友。 成果满身的科学家 1963年8月,从西北工业大学团体火箭发动机专业毕业的叶定友,以二十三岁的青春年华投身国防事业,从此付出了自己大半生的精力。 …  相似文献   
30.
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充分发挥近40年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优势,历时3年多时间,自筹资金,自行研制开发了天鹰3号、4号单级空间探测火箭,为我国进行微重力实验和气象探测提供理想的运载工具做出了新贡献。 2000年10月20日,四院研制的天鹰3号微重力实验火箭在酒泉基地首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该火箭总长6米,起飞质量1100公斤,有效载荷质量50公斤,最大飞行高度220公里,能提供10~(-4)g的微重力试验条件。具有GPS定点降落个回收功能。它的首飞成功,填补了航天领域的空白。由于使用固体动力装置,它具有发射便捷、经济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