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消息传出,世界震惊,举国欢腾。当时,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火车司机,有幸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秘密运送任务。虽然47年过去了,可当年驾车拉核弹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22.
针对潜射重型鱼雷在技术性能上的大幅提高和智能化作战的需要,在提出并分析鱼雷机动搜索概念和机动搜索时机的基础上,研究了远程重型鱼雷实现机动搜索在弥补发射平台目标定位误差、鱼雷发射后目标的有意机动和适应点对域攻击战法转变等作战环节中的必要性,构建了重型鱼雷机动搜索弹道的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23.
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人员承受冲击振动耐受限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员承受爆炸冲击振动耐受限的“防止抛离或失稳”、“防止碰撞伤”和“防止冲击振动伤”三等级标准,并研究分析了定量评价耐受限标准的方法。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提出分级标准概念明确,评价方法合理,其结果可供工程隔振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4.
25.
组合建模的航母战斗群威胁预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航母战斗群的运动特性,提出用灰色模型与自回归时序组合建模方法构建其运动预测模型.依据此模型对双方火力控制区的变化进行预测,最后给出了航母战斗群威胁预警仿真系统的实现思路.解决了陆基常规导弹对抗航母战斗群的作战保障工程的部分问题,具有较强的军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改革开放的实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给军队的建设和改革注入了活力和生机,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沿海、内  相似文献   
27.
两种粘弹塑性材料中Ⅲ型界面裂纹的断裂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Dugdale Barenblatt模型推广应用于两种粘弹塑性材料之间裂纹问题的分析 ,对沿切向具有跳跃边界条件的边值问题的控制方程进行富里叶变换 ,然后用逐段定积分变换方法 ,将该边值问题转化为奇异积分方程组。解方程后计算了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及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 ,给出了应变能释放率算式。结果表明 ,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和COD均决定于两种材料的最小屈服极限τs,COD随时间的增长而作先快后慢的增长  相似文献   
28.
唐天正 《国防》2000,(12):23-25
前不久,吉林省长春市委、市政府、军分区联合组织驻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事业单位和部队,以贯彻落实江泽民主席科技强军战略思想,提高部队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能力,运用科技手段帮助群众致富为主题,召开了科技拥军、科技助民(以下简称“科技双拥”)理论研讨会。与会人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观点,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不无启迪,现摘要选刊如下。  相似文献   
29.
前不久,四川广元市朝天区人武部党委中心组到该区曾家镇集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第二专题理论学习和课题调研活动。 在活动中他们紧抓住学习“三个代表”思想、树立“三个代表”观念、实践“三个代表”要求这条主线,围绕“按照江主席“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30.
环形串联直缸发动机具有功率密度高、惯性力小等诸多优点,但其运行时气缸转子始终绕输出轴周向转动,使得传统发动机静态的配气方法不再适用。因此,研究设计一种能够满足该型发动机进排气需求的新型配气系统意义重大。针对该型发动机独特的环形串联结构和差速运动特性,研究了各转子气缸的容积变化规律,分析了各转子气缸进排气相位与转子转角之间的关系,创新设计了一种基于气道复用的动态位置配气系统。根据二冲程发动机配气方案设计加工了配气系统零部件,并通过高压气动实验完成了对该型发动机的动态进排气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当给定外加驱动气压0.25 MPa时,发动机能够以约200 r/min的速度稳定运转,有效验证了该配气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