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过去,人民武装学校是专门培养地方武装干部的基地。但是,随着国家教育制度和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人武学校毕业学员难以对口上岗就业。鉴此,应自觉适应国家建设形势的发展,改革人武学校教学机制。(一)更新思想观念,改变办学方向。着眼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按照“优化办学模式,完善教学体制,强化培训功能,提高办学质量”的方针,把省军区教导大队并入人武学校。校队合一的人武学校要转变办学方向,努力实现“两个转变”:把办学模式从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变到以在职培训、岗前培训、继续教育为主上来;把教学重心由学科式基础教育转变到培…  相似文献   
22.
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深入,总部及时作出了调整民兵队伍组织结构的重大决策.为全面深入贯彻总部的决策精神,努力提高民兵队伍的科技含量,提高民兵队伍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的能力,四川省军区着眼军事斗争准备和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对民兵组织进行了调整改革试点,为推动民兵组织建设的创新发展探索了新的路子和方法.  相似文献   
23.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海上民兵建设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海上民兵建没,需要有新的观念、新的思路。 一、努力实现海上民兵的科学编组 结构决定功能,民兵编组是否科学,直接决定着海上民兵战斗力的高低。海上民兵编组除应考虑与陆上民兵编组相同的若干要素外,还应考虑两个特殊要素:一个是海;一个是船。要根据船舶的性能、作用,相应编组海上运输、信息攻防、船舶修理、侦察袭扰、警戒巡逻、伪装防护、防化救援、医疗救护等专业技术分队,并根据军兵种部队  相似文献   
24.
伴随改革开放的雄健步伐,1983年,我国武装力量体制中诞生了一支新型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2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军地各级的共同努力和广大官兵的艰苦奋斗,我军预备役部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各项建设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5.
驻浙某海军预备役扫雷船大队于2004年11月开始筹建(2005年9月正式成立)。该大队组建以来,按照“边学习、边探索、边建设、逐步形成战斗力”的目标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安全发展理念,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过五年多的艰苦创业,扩编整组、战备训练、政治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明显成绩。  相似文献   
26.
总参谋部动员部预备役部队局与国防杂志社联合主办江苏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某师,前身为江苏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于1999年1月在江苏省南京市民兵训练基地组建。十年来,在军委、总部、两级军区的正确领导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该师着眼做好实质  相似文献   
27.
河南某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于1998年以省建师、地建团的形式在郑州、洛阳、新乡三地市成立。组建以来,在中央军委、总部、两级军区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师党委"一班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科学谋划高起点、完成工作高标准的原则,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联系  相似文献   
28.
湖北某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的前身是湖北某陆军预备役步兵师,该师是全军首批组建的预备役部队。近年来,该师在上级首长机关的正确领导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深入学习实  相似文献   
29.
军政军民联合应急指挥体系,是着眼国家战时军事需求,立足平时应急需要,依托现行国防动员体制,建立的组织严密、指挥高效、反应快速、功能多样的"军地一体、平战结合"应急指挥体系。随着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的变化,以军事安全为主的传统安全威胁影响相对下降,一些涉及国家安全稳定的非传统  相似文献   
30.
经济动员准备,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以资源配置的最终目的是用于军事目的还是非军事目的,区分经济动员是为了应战还是为了应急.在经济动员准备中将应急与应战融合起来,是国防建设贯彻平战结合、军民兼容方针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