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深刻。新媒介具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天优势,但新媒介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也不容忽视。我们应当扬长避短,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儒道佛三家共有的重心灵体验的认识方式,所追求的中国文化的柔静精神,是审美虚静说的哲学渊源。其理论内涵是,审美主体在进入审美活动之前必须去物去我,保持一种空灵、宁静的审美心态。具体包括:去物但得物之内在精神;去我但得灵心独运的审美效应。审美虚静说的科学性可从生理学、心理学和异质同构说三个角度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学术编辑素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呼唤高素质的编辑人才,学术编辑应该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学术素养及规范化素养。  相似文献   
4.
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塑造了一个传统女性叛逆者的典型形象——简·爱。简·爱出身卑微,但自尊自强;她信奉上帝有时甚于遵从自己的内心,但这掩盖不住她执著追求真挚爱情的美丽光环;她受到世俗环境的种种局限,但仍然热切地追求自由。简.爱独特的女性人格魅力给我们以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5.
作为作品艺术生命之所在的文艺作品之气,是主体涵茹自然宇宙和社会人生之气而在作品中的毕现,体现了文艺主体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气,贯穿在文艺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各部分中,使内容和形式有机地统一,成为一个活的生命有机体,并体现为这一有机体的盎然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气化论哲学认为,天地万物都处于一气运化之中,是气之阴阳交感化生的结果。艺术创作过程,是宇宙之气在主体内部积淀,与主体之气相应同,化生为作品之气的过程。具体说来,包括这样几个阶段:艺术创作的契机:气感;创作前审关心境:虚静与养气;神与物游,以天合天;生气贯注,气韵天成。  相似文献   
7.
和谐理念具有重要的当代美学价值: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守望,诗意栖居;促进人与人的和谐——运用双赢思维,求同存异,融合统一;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气论哲学建立的是"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在SARS给人类敲响警钟之时,深刻反思中国古人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气论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及实践价值。气论对于指导艺术家自身建设 ,阐释艺术内部规律 ,塑造理想人格、弘扬刚健不息的民族精神 ,发扬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精神等 ,有着其他理论不能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危机传播包括危机预警传播、危机应急传播和危机善后传播.公安现役部队危机预警传播应以人为本,常态化传播危机预警信息;危机应急传播应体现人文关怀;危机善后传播应进行社会心理疏导,发掘并弘扬人性的善与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