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91.
2月26日,辽宁某预备役师党委以应急行动电力应急抢修为牵引,以全面提高平时和战时电力应急保障综合能力为目标,充分挖掘地方民用资源,在人员素质高、设备雄厚的沈阳人和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打造了一支过硬 的“电力保障航母”  相似文献   
192.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序幕,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宣告成功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已经走过了30年。  相似文献   
193.
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分布在祖国的边疆,这些地区又大都是战争初期的主要或重要战场,在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国防教育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必须抓紧抓好。 强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国防教育,必须突出与民族和地区特点相关的内容 一、坚持突出民族团结的内容。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国防建设,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时期,国防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时期,国防就虚弱,外敌就乘虚而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55个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边疆地区,其中有20多个民族与周边国家的同一民族相邻而居。在这些地  相似文献   
194.
依据隐身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和雷达相关技术参数,定义双基地反隐身探测覆盖系数和保精度系数,构建了基于这2个参数的双基地制导雷达反隐身探测效能评估模型。采用网格剖分方法仿真计算双基地制导雷达反隐身探测效能系数。仿真结果表明,只有综合考虑雷达探测覆盖系数和保精度系数这2个因素的影响,双基地制导雷达反隐身探测效能系数才能客观地反应双基地制导雷达反隐身的性能,从而验证了双基地制导雷达反隐身效能评估数学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5.
国民党军队要员、一级上将桂永清,在解放战争末期被我定为第35号战犯。  相似文献   
196.
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天气干旱、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的形势将会更加严峻。大力研制高效多功能新型抗灾救灾装备,既是国防科技工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更是发展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97.
1953年版的人民币5分纸币正面右侧,印着一艘巨轮,它就是新中国成立前夕从国民党起义的第一艘商船‘海辽”号。前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有幸采访了当年参与“海辽”号起义的汪更生先生,他向笔者讲述了当年“海辽”号起义时那段鲜为人知的航海历程。  相似文献   
198.
辽宁陆军某预备役高射炮兵师组建于1983年6月,其前身是沈阳陆军某预备役高射炮兵师,是全军首批组建的预备役部队之一.  相似文献   
199.
根据信息化条件下常规导弹参与基于效果作战时打击目标选择的需要,提出了基于效果的目标价值和目标之间相关性评价指标;运用不确定决策理论,对二者进行了量化,建立起目标网络模型;运用图搜索论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目标优选,并给出了计算实例.研究结果可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常规导弹部队火力运用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0.
基于生存能力的作战方案评估仿真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导弹武器系统的生存能力是反映作战方案好坏的定量依据之一。给出了基于生存能力的导弹作战方案评估系统的模型体系和构成,通过对该系统评估模型中的指标分析,建立了伪装生存能力、防护生存能力、机动生存能力等多个模型,并将其综合为对作战方案的生存能力评估模型。经过一定的仿真试验证明,模型正确,运行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