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二战之后的65年中,俄罗斯人同大部分国家的人一同享受着二战之后宝贵的和平期,而这一和平是通过遏制手段所取得的。遏制手段所凭借的是一系列遏制力量,当然,这其中首先就是核力量。这些遏制力量不断发展、完善,并不断的与侵略力量构成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一些主要大国可能早就打算消灭自己的敌手,但是他们没有这么做,因为如果爆发战争,他们自己也将被消灭。但是,在这65年的和平期中,一些人也在不断的寻找着破坏这种遏制力量与侵略力量相对平衡的局面。在这个由遏制力量构成的体系中有没有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52.
本文出自2009年9月2日美国《新闻周刊》,原题为“奥巴马为什么应当学会爱护这些炸弹”(Why Obama Should Learn to Love the Bomb)。作者乔纳森一泰珀曼(美)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无核世界倡议起论,探讨了核武器对世界安全的影响,并对核悲观主义和核乐观主义进行了辨析。本刊刊载此文,仅为启迪思考,并不代表本刊支持其观点。  相似文献   
53.
2005年2月,美国国家情报局成立。在名义上,它统领分属于各政府部门的16个情报机构。但拥有8个情报机构的五角大楼却一直是独立王国。2008年新年伊始,从五角大楼传出消息,国防部和国家情报局的高官正在秘密协商一项协议,这份协议将作为正式的“契约”为这两个情报巨人“联姻”。  相似文献   
54.
过去,印度发生的恐怖袭击往往归咎于外国人,经常指向巴基斯坦,或者说是巴政府的精心安排,或者说是巴基斯坦国家机器中的流氓分子,或者偶尔归咎于孟加拉国。但是,在最近几个月发生在德里、斋浦尔、孟加拉和艾哈迈达巴德的一系列恐怖袭击,都是由“印度圣战者”组织声称对此负责的。实际上,自从政府声称要消灭这个组织以来,该组织已经明确地威胁要在孟买实施“致命袭击”。  相似文献   
55.
为巩固全球领导地位和保障全球安全,美国从四个方面构建核心国家利益:第一,保障美国、美国公民及美国盟国的安全:第二,构建充满活力和机会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美国经济的创新及长足发展:第三,尊重美国本土及世界的普世价值:第四,由美国领导国际秩序,迎接全球挑战,加强合作,促进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56.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威廉·林恩在《外交》季刊发表文章提出,国防部网络安全战略,依赖于美国在商业领域的信息技术产业仍然是世界领袖。信息技术产业基础供应链的风险是非常真实的,为确保美国网络安全,国防部实施新的五大支柱战略,包括:确认网络空间作为战争的新领域;确保积极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57.
王乐 《环球军事》2011,(8):42-43
从美国到欧洲,从以色列到俄罗斯,当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陷入到了征兵难的困境中时,刚刚完成了军队职业化改革的波兰反而迎来了青年人参军热情空前高涨的喜人局面。一方面,这是军队职业化改革效果的初步显现,可喜可贺。但另一方面,其中也不乏肆虐全球的经济危机对波兰青年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58.
王乐 《环球军事》2011,(7):36-37
大“核冬天”理论提出以前,美苏。两国一直不遗余力地谋求将自己的核武器尽量放到距离对方较近的地方,以确保自己的核威慑力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震慑敌人。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分别将核导弹安放在土耳其和古巴便是这种策略的反映。除了这次著名的核对抗,两国还曾采用各种手段来达到同样的目的。其中,华盛顿让B52远程轰炸机载着大量氢弹在欧洲进行全天候的警戒飞行,以期在冲突爆发之初便全力攻向苏联,这一行动成为两个核大国进行全方位对抗的又一重写照。  相似文献   
59.
7月31日,日本政府公布了其2012年度《防卫白皮书》。与去年的白皮书不同,今年该报告封面的主色不是白色而是海蓝色,并且在封面的地图上特别突出了日本和南海,这隐约地体现了日本在南海的野心。  相似文献   
60.
前不久,美联社有一则报道说,对于美军征兵工作而青,2006年是个丰收的年度,因为当年包括陆军、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等几乎所有军兵种都实现了本年度的征兵任务,而这些都要归功于美军不断采取的富有创意的招募手段和高额奖金刺激等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