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这首雄浑激越、唱遍大江南北的战歌表现了中国军民英勇杀敌、近身肉博的壮烈场景,其激昂的旋律令人热血沸腾。在二战中,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战术思想的差异,在对待近身肉搏战术上也是有所区别的。下面就列举几个有特点的国家的近身肉搏战术。中国军队——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挥舞着大刀长矛”是中国军队近身肉博的主要战法,但同时中国军队没有白刃战必须退掉子弹的条令,因此实际上保留了在格斗中开枪的做法。这和当时中国军队的装  相似文献   
12.
比利时9毫米M1935式FN-勃郎宁大威力手枪该枪由美国著名枪械设计大师和发明家约翰M·勃郎宁在他逝世前4年(1922年)设计,是勃郎宁一生中最后设计的一种手枪。勃郞去世(1936)后,该枪由他的学生、FN公司总设计师塞维(Dieudonne Saive)改进与完善。在1935年以前,由于FN公司生产不景气,致使该枪没有正式投产。1935年,比利时军队决定正式采用此枪为军用手枪,并命名为M1935式,又称GP35式(GP意为大威力)。随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社会的积极调停下,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以黎冲突终于在8月14日实现停火。引发这场冲突的导火索是今年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偷袭以军哨所。然而,美国《纽约客》杂志8月21日却载文披露,早在今年5月,以色列官员就曾访问华盛顿,与布什政府一起密谋攻打真主党武装的计划。联系到美国在此次以黎冲突中的态度,人们更有理由相信,以军对黎真主党大动干戈是符合美国意图的。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以黎冲突期间,美国国务卿赖斯曾两度前往中东地区斡旋,但她既没有督促以色列停止军事行动,也不赞成立即停火,只是提出了所谓的“新中东计划”概念。那…  相似文献   
14.
号称“中国枪械之王”的99型12.7毫米大口径狙击步枪于1985年开始研制,2001年正式投产装备。其性能特点在于射程非常远,且威力远比中小口径步枪大,主要打击一公里距离以内的人员、工事、轻型车辆、导弹/武器等目标,由于其具有出色的穿彻能力,因此能够打击一些传统狙击步枪无法对付,用火炮、导弹打又浪费的目标。比如:它  相似文献   
15.
据美国有关部门调查统计,2004年专门针对美国政府网站的非法入侵事件发生了 5.4万件,2005年升至7.9万件。被入侵的政府网站包括国防部、国务院、能源部、国土安全部等重要政府职能部门,其中以国防部最为严重——2004年超过1300次,2005年平均每天要受到计算机黑客7次攻击。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美国军政界对黑客采取了长期的招安策略,聘请他们为政  相似文献   
16.
海勒姆·马克沁(1840~1916年)世界上第一架机枪的发明人,1840年2月5日生于美国缅因州桑格斯维尔,1882年到英国定居,1900年加入英国籍。他首创了利用火药燃气能量完成枪械各机构的自动动作。1884年他研制成功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的机枪,并获得专利。马克沁机枪成为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武器,英国、俄国、奥地利等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也相继采用。马克沁机枪的密集火力使从拿破仑时代起开始采用的战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它的出现标志着自动武器时代的到来。因此,美、英等国称他为“自动武器之父”。马克沁在枪械方面的其他发明还有短后坐自动步枪(1884年)、手枪(1896年)等。马克沁晚年致力于无烟火药生产工艺和航空问题研究。1916年11月24日,马克沁在英国斯特雷瑟姆去世。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美联社有一则报道说,对于美军征兵工作而青,2006年是个丰收的年度,因为当年包括陆军、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等几乎所有军兵种都实现了本年度的征兵任务,而这些都要归功于美军不断采取的富有创意的招募手段和高额奖金刺激等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8.
到目前为止,尽管美军“山地挺进”军事行动历时两个多月,击毙了约1000名塔利班武装分子,但是塔利班的进攻势头依然不减。7月16日,数十名塔利班武装分子攻击了阿富汗南部一个警察据点,并在两天之内攻占两座城市。7月22日,当北约部队的车队在阿富汗南部重镇坎大哈大街上行进时,一辆满载炸药的汽车冲进车队爆炸,当场炸死8人。就像美国记者阿迈德·拉斯希德文章中所描述的那样:当美国每天都在报道击毙了数十名塔利班分子的时候,这个组织已经控制了整个城镇,甚至包括南部赫尔曼德省的省会。现在,就连美军也不得不承认,如今在阿富汗的确存在着这样…  相似文献   
19.
全方位扫描现代“雇佣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使用雇佣军,但实际情况却是,雇佣军的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充。在全球许多的热点地区,都不乏他们的身影,现在伊拉克的每5名军人之中就有一名外国雇佣军。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种族,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为了钱而冒险,也有因为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而战的,还有厌倦了平静生活想寻求刺激的。如果真有“存在就是合理”这种说法,那么现代雇佣军究竟是一支怎么样的群体呢?下面就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一下他们吧。历史悠久,踪迹遍布全球“雇佣军”一词,是英文“惟利是图者”的同义词,中国古语“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正是对这类人的生…  相似文献   
20.
胡效军 《环球军事》2005,(22):52-53
乔治·卢格(1849~1923年)奥地利著名的工程师和枪械设计师。1849年,他出生于奥地利蒂罗尔州施泰纳赫市。1865年,在他16岁时,他成为奥匈帝国军队的一名军校学生,但他的军事生涯比较短暂。1872年,他离开了军队并结了婚。在奥地利北部铁路系统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卢格结识了奥地利著名枪械设计师和工程师曼利夏,并开始步入枪械设计与制造生涯。1875年左右,曼利夏与卢格合作,为奥地利沃恩德尔-霍鲁伯-斯皮塔尔斯基军用步枪设计了一种5发重力供弹装置。在此后20年里,卢格继续研究直动式枪机连发枪和自动装填步枪的结构设计。在1891年,他加入德国路德维格-洛伊武器公司工作,并结识了雨果·博查特。1897-1898年间,他参加了瑞士军方举行的手枪试验,并与瑞士军方一道工作,修改设计。在20世纪初,卢格多次访问美国,以促销他设计的手枪。1898年,卢格在7.65毫米C93式博查特手枪基础上,设计了1898式7.65毫米博查特-卢格手枪。欧洲人称之为派拉贝鲁姆手枪。该枪采用了一种独特的肘关节式闭锁机构。经过改进,瑞士军队采用了此枪,命名M1900式军用手枪。1902年,卢格发明了闻名于世的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这种手枪弹在世界各国的军队中使用了80多年,迄今仍在使用中。与此同时,他还设计了著名的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该枪1904年被德国海军采用,1908年被德国陆军采用。该枪被命名为9毫米M1908式派拉贝鲁姆手枪,通常称为P08式手枪,在美国被称为卢格手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