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年后的一天,东南沿海某地春寒料峭。午间时分,南空航空兵某师数架国产某新型战机威武列阵,虎视眈眈地傲视着茫茫苍穹。老天爷似乎有意与我们的蓝天骄子们过不去,大清早还是晴朗的天气,但在我排兵布阵的眨眼之间,陡然变得灰暗起来,方圆近百公里的空地间顿时笼罩上一层淡淡的云雾,明朗朗的天空不知何时竟布上了点点乌云。  相似文献   
32.
贯彻落实胡主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指示,从基层部队教育的具体实践看,与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官兵的需求相比,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相比,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组织指导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33.
航天器交会对接中相对姿态和相对位置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 言 航天器交会对接中的相对姿态和相对位置的测量,究其本质而言,实际上就是一个提取空间物体三维信息过程。近几年来,对提取空间物体三维信息方法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移动体视法、照度差体视、投光法、双眼体视法、三眼体视法等。根据双目视差的原理,从一对立体图象中按以下步骤可得到空间物点的三维信息:  相似文献   
34.
35.
在乌克兰展开军事行动22天后,俄军首次祭出"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系统."匕首"导弹可以极高的速度击中上千公里的目标,该型的弹道全程可以调整,弹道轨迹捉摸不定,使防空系统更难跟踪和拦截,真正成为"随时插入心脏的匕首",被俄罗斯总统普京称赞为"无敌".重要的是,在俄罗斯已经开发出一系列高超音速武器的同时,美国还没有研制成功这...  相似文献   
36.
再生制动是电动车辆最常见的制动方式.然而,在没有大容量蓄电池吸收能量的情况下,再生制动将产生很高的泵升电压.通过分析再生制动过程,提出了用控制占空比的办法抑制泵升电压.该方法通过数字控制实现,无需改动硬件,控制简便.计算机仿真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迅速抑制泵升电压,并具有很好的制动效果.  相似文献   
37.
38.
为了对滑动电接触问题中枢轨接触面的物理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二维导轨式电磁发射装置的数值计算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的全隐格式对电磁扩散方程进行离散,得到了考虑速度趋肤效应时的磁感应强度及电流密度分布云图,并将计算结果与现有文献中采用有限差分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磁感应强度与电流密度的分布趋势及数值基本一致,验证了所编写的有限体积法程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9.
轨道式电磁发射装置工作时,通常利用外加固层平衡导轨间的电磁斥力保证内膛尺寸的稳定性,但制作外加固层时采用的纤维缠绕工艺复杂,导致其应力特征难以准确计算。为此,首先根据弹性力学相关理论,考虑缠绕过程中的松弛效应,推导了外加固层成型后残余环向应力、垂向预紧力及其相对应的轨道临界斥力的解析表达式;然后,在有限元软件中采用等效温度场法、逐层实化法并结合重启动技术,准确模拟了缠绕过程;最后,对比两种方法得到的外加固层内残余环向应力分布情况,证明了解析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并得到外加固层的厚度、缠绕张力对成型后内应力的影响,为纤维缠绕型轨道式电磁发射装置的快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将轨道简化为移动载荷作用下固定在弹性支撑上的Bernoulli-Euler梁,通过静态电磁-结构耦合有限元模型求得外围封装的等效刚度,计算得到发射器的临界速度。另外,利用混合有限元/边界元法建立电磁-结构-运动多物理场耦合的动力学模型,求得枢轨动态接触压力和轨道的应力应变分布特性。通过在轨道背面布置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利用测量数据验证了动力响应特性,并分析了弹丸在内弹道的稳定性。针对典型30 mm × 30 mm矩形口径发射器,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C型电枢对轨道的电磁挤压力在平顶沿起始时刻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小;电枢通过引起的应力波在高速段容易与轨道中反射应力波发生共振,并且轨道在电枢运动的中间高速段区域受力最为集中,应力集中水平约是起始低速段区域的2.44倍;电枢运动高速段会出现晃动现象,进而引起上下轨道受力的不对称性。分析及试验结果对研究电磁轨道发射器内弹道动力响应特性和发射器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