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针对平面拦截问题,将目标机动作为一类有界干扰,利用变结构控制理论推导出对目标高速机动具有强鲁棒性的制导律.在非线性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变结构制导律,该制导律不需要得到目标精确的加速度和速度方位信息,因而更便于工程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律对目标的机动具有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2.
在富有灵性的语文新课程中,阅读不能远离文本,远离作者,只有忠实于文本这一阅读中的特殊主体,以文本和作者的具体状况为基础的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体验,才是语文新课程下真正的阅读。本文聚焦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领域,分析随意肢解、拓展、歪曲、冲淡语文教材载体的文本缺席现状,从对文本价值的理解、文本处理规律的把握、教师引导阅读的作用和教师课程功力的提升四个角度,提出回归策略。  相似文献   
73.
一种面向复杂系统的模糊可靠性分配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系统研制初期的不确定的约束条件与设计目标 ,进行了复杂系统模糊可靠性分配建模 ;结合遗传算法理论 ,考虑了一般系统的求解 ;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性能和可行性 .  相似文献   
74.
针对飞机侧向增稳系统的设计,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结构配置的神经网络设计方案,它克服了传统增益预置设计方案的缺点.通过对系统的特征值配置保证了系统的动态特性,通过对特征向量的配置达到系统解耦的目的,运用神经网络对反馈增益阵进行逼近,保证了系统的鲁棒性.采用了基于动量因子的反向传播算法提高网络训练速度,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5.
系统总结了武警学院专业综合演练的组织与实施,分析了专业综合演练的内涵、特点与作用,并针对演练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模糊认识和教学误区进行了分析纠正.  相似文献   
76.
针对MLVI-CFAR检测器在多个随机分布干扰目标背景下检测性能不好,以及OSVI-CFAR检测器在均匀环境和仅单滑窗存在干扰目标的环境下检测性能欠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删除平均(CML)的VI-CFAR检测器(CMLVI-CFAR).仿真验证了CMLVI-CFAR检测器在均匀背景及多目标干扰环境下,都具有比MLVI和OSVI-CFAR检测器好的检测性能,并且其在杂波边缘背景下的虚警控制能力与前两者也基本一致,说明其在实际杂波环境中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7.
针对车联网中车辆移动速度过快产生的任务卸载失败问题,设计了一个有效的任务卸载风险评估模型,并提出了联合资源分配的动态任务卸载方案。将时间、能耗和风险共同建模为系统效用,通过联合优化卸载决策、资源分配来最大化系统效用。优化问题被公式化为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在给定卸载决策的情况下,利用凸优化技术解决计算资源分配问题,功率分配通过分式规划技术来优化。仿真分析了车辆移动性对系统效用的影响,证明了所提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8.
介绍了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火灾形势的基本原理,并对全国火灾形势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主成分分析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9.
不失真测试是测试技术最基本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不失真测试的条件限定了工程中常用传感器的应用范围.从理论上分析研究了常用一阶、二阶测试系统进行测试的信号反失真问题,不仅扩展了传感器的应用范围,而且丰富了信号处理理论.  相似文献   
80.
能否快速准确检测出三相电力系统中谐波电流是决定有源滤波器整体滤波性能的关键.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的谐波电流检测理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滤波器谐波检测算法,通过构造步长因子与误差信号的非线性函数,调整步长参数,使权向量达到最优,在确保稳态误差的前提下,提高了系统的收敛速度.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