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几何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低维卡尔曼滤波算法作了几何解释 ,这种解释对卡尔曼滤波有一种直观的理解 ,使人们对卡尔曼滤波有更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62.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低空目标探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低空 /超低空是现代防空火力最薄弱的空域。提出了一种雷达与红外传感器信息融合 ,探测低空威胁目标的方法。阐述了红外传感器的特点及融合的意义 ,给出了信息融合的系统结构 ,提出了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并简述了雷达与红外传感器集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3.
火控雷达BIT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控雷达分系统多、电路的种类和形式多样、信号复杂 ,单纯使用 ATE难以实现快速、准确地检测和诊断故障 ,因此 ,需要系统内部具有较强的 BIT能力。在分析现代火控雷达特点的基础上 ,阐述了火控雷达 BIT的设计思想 ,并介绍了具体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4.
中庭防排烟系统性能化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中庭防排烟性能化设计的具体过程 ,并对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运用进行举例。  相似文献   
65.
针对传统设计、分析存在的问题 ,对结构与控制系统协同并行设计技术作了研究。通过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产品开发团队 ,利用PRO/E ,PATRAN ,NASTRAN ,ADAMS以及MATLAB等对某型号导弹进行了结构与控制系统的并行设计。  相似文献   
66.
密切值法用于海军舰船招标工程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海军舰船招标工程涉及的各个方面 ,建立舰船招标工程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密切值法对海军舰船招标工程进行评价 ,为舰船招标工程评价提出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建立军品供应商的选择方法,是当前军事订货与采购制度改革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利用Fuzzy AHP制定了军品供应商的选择方法,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中值点的可能度指标作为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排序的依据。  相似文献   
68.
针对野外复杂背景下轻武器射击目标图像的分析判别,首先采用一种彩色空间聚类分析和阈值分割相结合的混合算法,即基于S、I通道的目标图像两步分割算法,将目标区域从背景图像中分离出来.然后基于机器学习理论中的Boosting算法,利用区域的形状特征和纹理特征等组成一个强分类器,将目标区域从其他区域分离出来,同时判断出目标的类型.  相似文献   
69.
如何获得完整、准确的需求文档以及如何提高需求描述的重用性一直是C4ISR系统需求研究的重点,是C4ISR需求工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研究C4ISR需求文档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基于组件的C4ISR系统需求开发方法,即将组件化封装、重用的思想引入到C4ISR系统需求的开发.对C4ISR需求组件体系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需求组件的重用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基于组件的C4ISR系统需求开发过程框架.该方法提高了需求的可用性和重用性,为撰写高质量的C4ISR需求文档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0.
Today, many products ar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to function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before they fail. Determining product reliability is a great challenge to manufacturers of highly reliable products with only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of time available for internal life testing. In particular, it may be difficult to determine optimal burn‐in parameters and characterize the residual life distribution.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is to use data on a quality characteristic (QC) whose degradation over time can be related to product failure. Typically, product failure corresponds to the first passage time of the degradation path beyond a critical value. If degradation paths can be modeled properly, one can predict failure time and determine the life distribution without actually observing failures. In this paper, we first use a Wiener process to describe the continuous degradation path of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duct. A Wiener process allows nonconstant variance and nonzero correlation among data collect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 propose a decision rule for classifying a unit as normal or weak, and give an economic model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termination time and other parameters of a burn‐in test. Next, we propose a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product's lifetime distribution of the passed unit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ies are all based only on the product's initial observed degradation data. Finally, an example of an electronic product, namely contact image scanner (CIS),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proposed procedure.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