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介绍图像处理技术在桨叶表面应力分布测试试验中的应用情况 ,对实际使用中的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讨论 .经过处理后的桨叶试验图像 ,不仅增加了图像的清晰程度 ,而且从中可获得半定量以至定量的参数 ,以帮助对桨叶表面应力分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12.
舰船产生负初稳度时的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简化的理论船型 ,推导了完整稳性的计算公式和舰船破损进水后的稳性计算公式 ,探讨了具有负初稳度的大角稳性的计算方法和负初稳度产生的原因 ,并对某船进行了实船计算 .  相似文献   
513.
针对轴角测试在武器控制领域的重要性,以及满足现代工业对便携式数据采集与测量的要求,提出了一种采用虚拟仪器技术的便携式轴角信号测试方法.由便携式计算机和轴角信号采集器组成轴角测试硬件平台,通过EPP实现两者间的高速数据通讯,由软件完成对数据的采集、显示、存储以及分析处理.可实现四通道数据同时测量,单通道采集率可达400kbyte/s.该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现场移动使用方便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科研、生产及维修领域的现场测试.  相似文献   
514.
联合空时抗干扰方法,性能优于单纯的空域或单纯的时域抗干扰,但是由于其计算复杂度大,实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针对这一矛盾,在MSNWF基础上,通过分析抗干扰天线阵观测信号协方差矩阵的Toeplitz特性,构造高维Toeplitz矩阵,利用FFT技术,提出一种联合空时抗干扰天线阵的快速实现方法.计算量的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大大降低STAP的计算量,使得联合空时抗干扰技术的实际应用变得更容易.  相似文献   
515.
基于Chirp变换的快速离散时间尺度变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离散时间尺度变换算法。给出了离散时间信号尺度变换的构造表达式及其Chirp变换快速实现流程。讨论了Chirp变换实现中的参数选取准则,分析了Chirp变换的信号带宽问题。讨论了算法的运算效率并与其它算法进行了比较。仿真试验证明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16.
517.
为获得较为精确的铜箔式脉冲电抗器电感计算公式,首先从通电环形导线的电感计算公式出发,得出绕线式电抗器的电感计算公式;然后,基于铜箔划分的方法,建立了两种电抗器间的计算转化关系,综合考虑铜箔中的电流集肤效应,最终得出铜箔式电抗器的电感计算公式;最后,利用试验实测电感值与ANSYS仿真计算结果及解析计算公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进一步对电感计算公式的精度进行探讨,得出当铜箔式电抗器的匝数、铜箔厚度等参数发生变化时电感计算公式精度的变化规律及其适用范围,为电磁发射用铜箔式脉冲电抗器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18.
提升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 DLC)膜在被保护基底上的附着能力具有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从微观机理上分析了前期设计的Cu基多层DLC膜有效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DLC/SiC循环层中两者厚度比例对膜层的附着性能、纳米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以优化结构、进一步提升实际应用所需的膜层性能。纳米划痕和压痕测试结果表明:随着DLC层与SiC层厚度比例的增大,多层DLC膜在Cu基上附着性能逐渐降低,但当厚度比小于2.3时,仍接近厚度400 nm的单层DLC膜在Si基上的附着性能;Cu基多层DLC膜的纳米硬度逐渐提高,同时,耐磨性接近纯DLC膜。  相似文献   
519.
在电磁发射过程中导轨温度受众多因素影响,而其中部分因素很难进行精确分析,为此运用灰色系统的分析方法对电磁轨道发射装置温度进行研究。为获取模型所需实验数据,搭建电磁轨道发射装置测试系统,并借此测量发射过程中的电流、导轨温度、出口速度等数据。由于测量仪器限制,借助ANSYS有限元仿真对测得的导轨温度数据进行修正,以获得导轨内表面温度。基于经典GM(1,N)模型与Simpson公式,提出一种改进型灰色模型,并以此方法对导轨温度展开研究,进一步选取同能级试验,对不同位置处各因素温升贡献度进行讨论。结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导轨温度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20.
通过建立等离子体中的波动方程、电子传递方程和重物质传递方程,研究了等离子体对高功率微波传输特性的影响。研究了高功率微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电子密度和透射电场的变化过程,并重点分析了变化过程中入射波频率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密度和透射电场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阶跃变化,即等离子体区域平均电子数密度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由1×10~9m~(-3)增加到1×10~(19)m~(-3),平均电场强度也会由初始场强跃变为零,并且这种变化的产生存在一定的入射阈值场强和最低产生时间。当入射电磁波的频率不同时,产生阶跃变化所需的场强阈值和最低产生时间就会变得不同,高功率微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存在一定的色散效应。在所考虑的范围内,阈值场强随入射波频率线性增长,而最低产生时间随电磁波频率呈非线性增长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