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人工神经网络是在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反映了人脑功能的基本特征。但它只是人脑功能的某种抽象、模拟和简化。研究这一技术的目的在于,探索人脑加工、储存和搜索信息的机制,并将其原理应用于人工智能的可能性。本文介绍了一些神经网络模型及应用。  相似文献   
712.
本文应用个人测试仪的设计原理设计了频率范围为0.001~1000Hz的超低频频率特性测试仪,并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13.
本文对滑阀副配磨参数测量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滑阀副流量位移曲线的数学模型。文中分析了数据处理中的原理误差,提出了理论公式拟合的算法,消除了原理误差。其中估算的节流边圆角半径、径向间隙,对控制阀的加工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14.
本文就改善热式流量传感器的响应特性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指出了模拟电路补偿方法所存在的不足,论述了热式流量传感器的辨识与实验方法,提出了用数字补偿提高其响应速度的方法。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715.
本文介绍某型鱼雷微机自动检测系统的硬件接口设计和程序设计,系统圆满地解决了微机与鱼雷自导装置、引信装置和深控电路之间的接口问题,成功地实现了对鱼雷各种信号参数(300多个)进行分选、自动采集、计算与处理,并将测试结果自动打印和存盘管理,还可对被测装置的故障进行自动诊断,迅速查出被测装置故障所在点。该系统不仅可提高测试参数准确性与可靠性,而且可以提高鱼雷检测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16.
本文探讨用经济型数控系统加工变螺距螺纹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插补算法——追踪修正法。通过仿真计算,考核了这种算法的理论误差。结果表明,其控制精度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717.
五位量子纠错码的各种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各种量子纠错方案中五位量子纠错码被讨论得最多,本文按照正交条件,用图表对各种错误形式进行分类,再利用图表的直观性和对称性提供了一个较方便地找出5位量子纠错码各种形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18.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方位定义与计算存在的应用局限性根源,提出了适合航海及各种规模军事演练需求的改进的方位定义和计算方法,并分析了两种方位定义下的方位计算误差及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719.
苗壮  赵勋  王家宝  李阳  李航  张睿 《国防科技》2021,42(4):57-63
战争的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对军事侦察提出了更高要求。军事目标识别作为军事侦察的主要任务之一,需要能够处理细粒度军事目标,为人员提供更加详细的目标信息。但传统的粗粒度目标识别方法无法得到目标的细粒度信息。因此,如何识别细粒度目标成为目前军事侦察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结合军事领域的实际需求,对细粒度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军事领域细粒度识别技术应用流程的数据集构建、模型设计和终端部署三个阶段,同时,从无人机侦察、遥感侦察和单兵侦察三个方向分析了细粒度识别的应用前景。经过分析,军事领域细粒度识别技术已经具备实际运用条件,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0.
Explosive welding technique is widely used in many industries. This technique is useful to weld different kinds of metal alloys that are not easily welded by any other welding methods. Interlay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improve the welding quality and control energy loss during the collision process. In this paper, the Ti6Al4V plate was welded with a copper plate in the presence of a commercially pure titanium interlayer. Microstructure details of welded composite plate were observed through optical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nterlayer-base plate interface morphology showed a wavy structure with solid melted regions inside the vortices. Moreover, the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analysis in the interlayer-base interface reveals that there are some identified regions of different kinds of chemical equilibrium phases of Cu–Ti, i.e. CuTi, Cu2Ti, CuTi2, Cu4Ti, etc. To stud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plates, mechanical tests were conducted, including the tensile test, bending test, shear test and Vickers hardness tes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explosive welding process was performed with coupled Smooth Particle Hydrodynamic method, Euler and 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 method. The multi-physics process of explosive welding, including detonation, jetting and interface morphology, was observed with simulation. Moreover, simulated plastic strain,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profiles were analysed to understand the welding conditions.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layer base plate interface was created due to the high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localized melting of the parent plates. At the collision point, both alloys behave like fluids,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a wavy morphology with vortices, which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