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为了提高柴油机动态和稳态控制性能,提出了PID、F并联调速控制的方法,并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对PID、F交替调速控制和并联调速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表明Fuzzy-PID并联控制的性能优于常规PID控制和单纯的模糊调速控制以及PID、F交替调速控制的调速性能.  相似文献   
22.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永恒主题,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高等教育更为关注人的生命,人的生命存在方式。面对信息相对闭塞、生活环境相对恶劣、管理体制相对落后等无奈状况,西部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如何?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提升教师幸福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发现西部高校教师职业感受以不幸福为主;幸福感来源单一,主要来自于学生的行为表现;导致不幸福感的因素主要以压力大、学生问题、缺乏认可等因素为主。研究从生命哲学视角出发认为高校教师存在的应然意义在于“诗意栖息”,但实然状况下高校教师的“诗意存在”被现实消解,“创造性地栖息”、“精神相遇地栖息”是冲破藩篱、回归“诗意居住”幸福生活的路径。  相似文献   
23.
战场态势是控制作战节奏、把握战斗进程的重要手段。借鉴组件化建模的思想,采用组件组合描述态势要素的方式,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战场态势表达模型。该模型构建了以态势图层为中心的管理机制、以“态”表达组件和“势”表达组件进行组合描述态势要素的建模机制和以图层服务为手段的功能扩展机制,可以显著增强战场态势显示的灵活性和提高系统功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24.
受限空间可燃气体爆炸抑爆实验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针对狭长受限空间可燃气体爆炸抑制模拟实验研究的需要,采用超细冷气溶胶抑爆技术设计了一套操作方便、组装灵活、结构合理的复合式气体爆炸抑制系统.完成气体爆炸和抑爆实验.实验表明该抑爆实验系统能满足受限空间不同工况气体爆炸抑爆实验研究的需要;同时也表明可燃气体浓度、抑爆剂性能、信号采集及控制系统响应速度等是影响抑爆效果的主要因素.文中的研究为进一步研制抑爆装置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5.
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神经网络的航空电子系统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运用粗糙集理论进行知识规则的提取,用提取的规则对航空电子系统输出数据进行分类,再用神经网络对每一类进行辨识,最后用粗糙集分类结果与各个神经网络输出进行综合得到系统一步预测结果,将该预测结果与航空电子系统实际输出进行阀值比较,进而进行故障诊断.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行并能够有效地检测系统故障,故障诊断率高.  相似文献   
26.
根据气囊充压压力与复合材料承力筒内径之间的变化关系,给出了成型复合材料承力筒内表面的气囊尺寸计算方程。分析了气囊充压压力增大对承力筒的壁厚、纤维含量和弯曲性能的影响。采用气囊辅助RTM工艺整体制备出复合材料承力筒。试验结果表明,气囊充压压力使复合材料承力筒的壁厚减薄,纤维体积含量增加,弯曲性能提高;选择适当的气囊充压压力可以制备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复合材料承力筒。  相似文献   
27.
28.
针对装备作战体系的网络结构特点,将作战体系网络分解成作战能力环。分析了作战环要素组成及要素间关系特点,提出将作战环转化成对应网络层次结构;将作战环中中心作战目标和作战环节元素分别设为对应顶层及二级指标层,作战环节装备对应具体战绩指标设为三级战技指标层;集成ANP(网络分析法)与能力需求度评判对作战环节点及作战边进行评估,为装备体系网络拓扑结构研究提供支持。最后,通过实例证明评估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9.
为了研究弹丸被甲材料对枪械射击的影响,分别用H90铜被甲弹和覆铜钢被甲弹进行射击实验,试验得到了不同弹药对应的枪口初速、100 m处射击精度;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弹丸挤进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可得出结论:弹丸被甲的材料不同而使其对应的挤进压力不同,导致内弹道计算结果的不同、弹丸初速与转速出现差异,为步枪精度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