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8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3篇
  1969年   5篇
  1968年   6篇
  1966年   3篇
  194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This paper provides a framework in which warranty policies for non-repairable items can b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risk preferences of both buyers and sellers. In particular, a warranty price schedule is established such that sellers are indifferent among the policies. Given this schedule, a buyer's response is expressed by selecting the price-warranty combination that minimizes disutility. Within this framework, a warranty can be viewed as an instrumet of risk management that can induce more sales and greater profitability. For given utility functions, analytical resul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price schedule are developed. Numerical results illustrate the substitution effects between warranty terms, prices, and risk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93.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a variant of the classical transportation problem as well as of the bottleneck transportation problem, which we call the minimax transportation problem. The problem considered is to determine a feasible flow xij from a set of origins I to a set of destinations J for which max(i,j)εIxJ{cijxij} is minimum.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 parametric algorithm and a primal-dual algorithm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parametric algorithm solves a transportation problem with parametric upper bounds and the primal-dual algorithm solves a sequence of related maximum flow problems. The primal-dual algorithm is shown to be polynomially bounde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with both the algorithm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primal-dual algorithm is found to be computationally superior to the parametric algorithm and it can solve problems up to 1000 origins, 1000 destinations and 10,000 arcs in less than 1 minute on a DEC 10 computer system. The optimum solution of the minimax transportation problem may be noninteger. We also suggest a polynomial algorithm to convert this solution into an integer optimum solution.  相似文献   
94.
本文提出了一个用于消除空间杆梁结构有限元模型中的无刚度“奇点”的元素及相应的刚度矩阵计算公式。在无刚度“奇点”出现处以此元素替代拉压杆元,可使空间杆梁结构模型中的无刚度“奇点”消失,能够在不增加整个计算模型自由度的情况下提高计算结果的精度。在微型计算机上运用全部三维12自由度梁单元计算模型、拉压杆元——加弹性支座计算模型和本文提出的计算模型对某型军舰的桅杆结构进行了实例计算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用本文方法得到的应力值、位移值与全部三维12自由度梁单元模型的计算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95.
96.
97.
作者在前面的文章中报导了扭轮摩擦传动能实现亚纳米级的定位分辨率。然而,这套装置在结构上的复杂之处就是在于采用了静压轴承支撑扭轮。本文指出了扭轮摩擦传动在结构上如何可以简化为采用球轴承支撑扭轮。在简化之后,实验表明定位分辨率小于1纳米。本文得出结论,采用球轴承的扭轮摩擦传动对于在洁净环境下要求实现纳米级定位的制造过程变得更为方便,而且可以取代滚珠丝杠以及常规摩擦传动方式。  相似文献   
98.
超精密铣削的三维微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Sawada  T.Kawai  彭莉 《国防科技》1997,18(3):31-35
本研究旨在对用于获取有雕刻表面金属工件的超精密微加工工艺进行探讨。研究中使用的是车床型的超精密铣床,由分辨率为1nm的X和Z向运动工作台及分辨率为0.0001度的可定位的C轴组成。作为一种铣削工具,一种改进型的由一颗水晶钻构成的“仿球尖铣刀”被放置在X轴的高速气浮轴承之上。这样一来,X轴和C轴的协调运动就可产生三维铣削的效果。为提高表面粗糙度,通过模拟我们研究的刀具边沿和工件表面的接触情况,结果发现,刀具低速进给时切削比较有效。作为三维微加工工艺的一个例子,运用数字仪提供的扫描数据在一个直径为3mm的铜表面上制作一个传统的NOH面罩。经证明,超精密铣床有潜力加工出表面粗糙度为69nm(P—V值)的工件。  相似文献   
99.
L.Chouanine  H.Eda  M.li  雍玲 《国防科技》1997,18(3):94-98
本文讲述了由PC机控制的多用途超精机床(MPUMT)的设计及光学镜平滑表面的加工。已研制出的机床可用于磨削、切削、研磨或抛光塑性状态下的硬脆材料。作为建立新的加工系统的关键部分,采用了大型磁致伸缩调节器(GMA),在没有放大器元件的情况下,它具有大功率的输出和大于压电陶瓷调节器几倍的纳米级的位移。切削DOC的深度和控制塑性状态过程的微塑性区域能够被调节器设置为具有高于1nm的精度,并能用金刚石磨削砂轮研磨。在当前研究中所用到的镜为多晶体、非晶体,也有加固玻璃。磨削实验的结果表明,已研制出来的超精机床能够实现对塑性状态下的玻璃和陶瓷材料的加工。材料特性参数和微裂纹之间的关系已被检测到,适用于大多数被研究玻璃的脆性到塑性磨削方式的转换已经确定。运用AFM、SEM和ZYGO对磨削表面进行了分析,例如BK7和TRC5(新材料;加固玻璃)的磨削表面分别具Ra=0.15nm和Ra=0.32nm的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