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81.
以外军某型35 mm自动榴弹发射器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型武器在直升机上射击精度的变化情况,可为该类型武器在直升机上的加装和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2.
由于作战能力指标获取困难,当前的作战能力评估方法更多依赖专家知识,构建的模型往往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因此,在分析作战效能与作战能力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提出一种从作战效能指标出发,评估作战能力的方法,并以某次反潜作战为背景,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883.
对于大学的内涵、大学的精神,历来有不同的诠释。本文认为,大学之谓大学、之为大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的重学、博学、为学上,即体现在学校重学风、教员重教学、学员重学习上,体现在学科博、学问博上,体现在以学员为本、以教学为主上。  相似文献   
884.
提出了一种用普通战机挂载中远程空空反辐射导弹,对抗雷达探测距离占有绝对优势的先进飞机或隐身飞机的新战法,并计算最大发射距离.该战法是在被敌方机载雷达截获并面临导弹威胁的情况下,主动发射空空反辐射导弹攻击目标辐射源,然后进行置尾机动,破坏来袭导弹的中制导,使它脱靶,达到消除来袭导弹的威胁和攻击对方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885.
针对仿真中空地导弹攻击复杂目标的毁伤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串并联结构分解的目标毁伤评估算法,并引入了修复时间作为毁伤评估的一项指标.该算法首先按结构布局和功能关系将目标分解成多个子系统,并组成串并联结构图,然后根据导弹的精确落点对每个子系统进行毁伤评估,最后综合所有子系统的毁伤情况得出目标整体的毁伤程度和恢复正常所需...  相似文献   
886.
针对在大范围海域完成搜索和侦察任务的多自主水下航行器(Multiple AUV,MAUV)系统,提出一种MAUV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编队航路点跟踪控制算法.控制系统采用分层递阶体系结构,包含任务规划层、控制协调层、运动控制层和执行控制层.而编队控制算法则采用"领航者-跟随者"法,基于横向跟踪控制,领航者沿连接航路点的直...  相似文献   
887.
指挥与控制系统被誉为现代战争的兵力倍增器。依据现代空战的特点,对机群协同空战这一背景下的空战指挥与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重点建立了由预警机上层指控系统和编队长机下层指控系统组成的空战两级指控系统模型。最后以HLA/RT I分布仿真技术标准为依托,构建了通用性好,灵活性高,互操作性强的航空兵空战仿真模拟系统,并以此系统为仿真平台,在多种初始态势下对所建立的机群协同空战下的两级空战指控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指挥与控制系统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888.
武警部队承担着长期驻守执勤和处置大规模突发事件的重任,如何实现战时与地方维稳应急动员体系相衔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清军“粮台”的特点,结合武警部队实际,研究其对加强军地后勤兼容,提高武警处突后勤保障能力具有重要地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89.
防空导弹末段拦截弹道导弹的作战效能与防空导弹火力单元的部署位置密切相关,合理的战斗部署是成功反导的前提和关键.分析了防空导弹末段反导的条件和反导防御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防空导弹反导杀伤区纵深和相关射击诸元的算法.然后,使用末段低层和末段高层反导火力单元组成双层防御系统,对防御从一个方向和从扇区来袭弹道导弹的反导火力单元部署位置确定模型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对防空导弹末段反导的作战使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90.
为提高体系对抗仿真精度,提出体系对抗仿真领域面临的三大问题,并认为跨层次建模仿真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逐一阐述了跨层次建模仿真方法在解决这3个问题(不确定性、多分辫率、多视图)的有效性.创新之处在于沟通了底层仿真和高层仿真,用跨层次建模仿真的方法解决仿真领域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