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7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43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312.
通过改变Ti靶弧电流,在自行改造的多弧离子镀膜机上制备了不同Ti含量的(Cr,Ti)N复合涂层。研究了不同Ti含量对涂层沉积速率、成分相结构、表面形貌及纳米硬度等性能的影响,对涂层的硬化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Ti含量的增加,复合涂层的沉积速率提高,晶粒尺寸变小,粗糙度降低。涂层的择优取向从(111)晶面逐渐过渡到(220)晶面;其相结构由CrN类型结构转变为TiN和CrN并存的混合相结构,最后转变为TiN类型结构。Ti的加入可显著提高复合涂层的硬度,当Ti在金属元素中的原子数分数为0.62时,复合涂层纳米硬度最高,为35GPa。与CrN涂层相比,CrTiN复合涂层具有较低的滑动摩擦因数和较高的抗滑动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313.
董萍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10,(3):60-62
武警初级任职教育教学特点决定着学科方向建设和发展。而学科方向对学科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武警部队初级任职教育院校要针对影响学科方向的问题,结合武警部队需要和院校建设特点,搞好学科方向建设。 相似文献
314.
《军事思考录》的著者李德生将军,是我的老首长。我参军时,他是师长;他任军长时,我调军作战训练处当参谋,在他身边工作将近6年。他从士兵到将军,从班、排、连、营、团、旅、师、军长,到大军区司令员、军委领导成员,一步一步走过来。他在70多年的革命征程中,经历了漫长残酷的战争磨砺,经历了错综复杂的斗争局面。 相似文献
315.
讨论了策略集清晰、支付值模糊的模糊双矩阵对策的一种求解方法,并以某型导弹混编群对抗ARM(反辐射导弹)及载机为案例进行研究,建立了基于模糊双矩阵对策的作战效能评估模型,研究结果对于双方资源分配,提高作战效能具有一定的军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16.
本文提出了“容错局域网”的设计思想,并详述了其设计方法.该系统的设计成功,解决了网络实时通信过程中的有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17.
在有限状态进程(Finite State Process, FSP)和时间自动机(Timed Automata, TA)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描述分布式实时系统(Distributed Real Time System, DRTS)行为的模型:时间状态进程(Timed StateProcess, TSP).TSP包括4个常量进程IDLE进程、SKIP进程、STOP进程和ERROR进程;以及前缀进程、超时进程、时钟复位进程、卫式条件进程、非确定性选择进程、数据(/消息/应答消息)发送进程、数据(/消息/应答消息)接收进程、组合进程和顺序进程.定义了TSP模型的结构化操作语义,以及TSP到时间标号迁移系统(Timed Labeled Transition System , TLTS)的转换规则. 相似文献
318.
美军航母战斗群空袭火力对地攻击效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美军航母战斗大队标准编成为例,简要分析了美军航母战斗群的空袭火力构成。进而分别建立了机载普通对地攻击弹药和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对地面目标的毁伤能力的模型。然后以此为基础,从空袭兵器的突防概率、对目标的发现概率、对各类目标的毁伤概率和空袭某一目标所需的兵力4个方面,对航母战斗群空袭火力体系的对地攻击效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最后根据在历次战争中得到的经验数据,对美军航母战斗群空袭火力对地攻击效能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计算结果,为科学判断敌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19.
320.
长输管线的密闭输送方式采取"泵到泵"接力运行,全线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对管线最大通过能力的计算,要考虑前后泵站间的相互影响,进行迭代计算。针对长输管线 最大通过能力的两种求解方式:迭代法,通过逐步校核,调整计算结果的大小,使其逐步逼近 最终计算结果;分段计算法,分步校核,逐步搜寻全线"瓶颈"段,得到"瓶颈"段的通过能力, 即为全线最大通过能力。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基于Visual Basic 6.0编程,进行迭代运 算,得到了相应计算结果,对两种方法的理论方法、程序编写、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用于指 导管线计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