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正虽值隆冬时节,但寒意丝毫没有影响十二师一〇四团畜牧连努丽娅·托合塔尔拜克的心情。春节"大假"后的第一天,记者来到一〇四团畜牧连采访,见到努丽娅·托合塔尔拜克时,她正在家中浏览商界创业网。在一〇四团畜牧连,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座座花园式的独立宅院,四通八达的沥青路面,现代化的太阳能路灯。在生产  相似文献   
112.
针对样本数较少情况下信号和干扰同时存在时,采样协方差矩阵包含目标信号引起信号自消,无法替代真实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重构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利用空间谱重构出与期望信号无关的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提高协方差矩阵的准确度,依据重构的协方差矩阵结合阻塞矩阵完成主瓣干扰的抑制处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比于基于采样协方差矩阵方法,提高了输出信干噪比,更接近于最优值。  相似文献   
113.
3月9日,曾获多项医学成果的四川省富顺晨光工业园区、博士生黎联被编入民兵专业技术人才库,如今自贡军分区已有500名高新技术人才进入民兵队伍。吸纳高新技术拔尖人才到民兵队伍是信息化条件下提升战斗力的可靠保障。近年来,自贡军分区先后在当地  相似文献   
114.
4月12日~13日,47国首脑齐聚华盛顿,参加首届核安全峰会。这是自二战结束以来各国领导人最大规模的聚会,聚会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核安全这一问题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5.
2008年~2009年的经济衰退目前看来对许多国家的国防计划造成了严重影响,整个世界都在从某种程度上削减国防开支。  相似文献   
116.
自以色列对哈马斯发动攻击后,最初的8天主要是空袭,以色列战机从空中对哈马斯的目标发动袭击,而哈马斯则以向以色列发射非制导火箭弹作为报复,希望这些火箭弹能够击中25英里以外的以色列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7.
文章分析了信息时代非战时救灾状态下军队装备保障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对非战时救灾状态下军队装备保障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功能和总体结构进行了分析设计,对装备保障信息化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8.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北郊的三元里村,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1861年5月30日,三元里一带103乡的万名农民同仇敌忾,奋起抗击2000多名嚣张跋扈的英国侵略者,打得英军屁滚尿流,丢下大批死尸和伤员后狼狈逃窜,成为鸦片战争史上第一个真正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胜利日,“三元里精神”也以“不畏强暴、  相似文献   
119.
12月9日,德宏州两名农家女终于实现了参军的愿望,胸戴大红花,身着新军装,高高兴兴地在接兵干部的带领下踏上了从军之路。  相似文献   
120.
二战中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的炮弹把纳粹德国的“千年帝国”毁成一片瓦砾时,阿道夫·希特勒自杀了,从而结束了欧洲战争。于是盟军转过身全力贯注于太平洋战争。盟军在可能征服日本列岛之前将有一场可怕的流血战争。盟军从波茨坦向日本发出最后通牒:投降,要不,立即遭到彻底的毁灭。当时很少有人知道盟国的科学家已经能驾驭原子弹。这一最后通牒没有受到狂妄的日本军国主义的重视,于是战争中威力最强大的武器——原子弹在日本爆炸了。尽管第一颗原子弹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破坏力,但日本军国主义仍然在投降与否问题上争论不休。第二颗原子弹成为促使日本作出无条件投降决定的重要因素。 8月6日是日本广岛、长崎遭到原子弹毁灭性打击57周年,此事件虽早已被人们熟知,然而所有的秘密以及一切秘而不宣的内情不可能都公之于众。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有可能向人们解密这一事件前后的细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读者可以从这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