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431.
将分组测试与基于块结构的小波图像编码相结合,构造了一种具有多种可伸缩能力的编码结构,在保证分辨率和保真度可伸缩性的同时提供了对压缩图像的随机访问能力.结合上述编码结构,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具有分辨率、保真度可伸缩和随机访问能力的图像无损压缩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无损编码码率与JPEG2000接近.  相似文献   
432.
分析了小采样周期条件下“当前”统计模型、基于速度估计的自适应模型及自适应常加速度模型,对3种模型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3种模型的机动目标跟踪效果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小采样周期条件下,3种模型的稳态跟踪性能一致,而在动态跟踪条件下自适应加速度模型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433.
从焦元为非单元素集合的角度出发,考虑焦元之间存在相等、包含、相交的关系,对焦元mass函数进行细分计算,得到一种新的冲突系数计算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新的证据组合规则之中,并通过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新的证据组合规则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4.
自聚焦是ISAR成像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其目的是消除目标和雷达的径向运动引起的相位误差。从ISAR信号模型出发,推导得到了相位误差的最大似然估计,并给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ISAR自聚焦算法。该算法采用了相位梯度算法(PGA)的处理结构,利用了多个距离单元上的散射点信号。算法中没有孤立散射点的要求,不需要相位解模糊,并且消除了相位误差估计中积累误差的影响,提高了相位误差的估计精度。将该算法应用于实测数据的ISAR成像中,得到了较好的聚焦结果。  相似文献   
435.
带失效因子的J-M软件可靠性预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带失效因子的J-M软件可靠性预计模型.先分析了原有J-M软件可靠性预计模型的特性,指出了此模型产生与实际情况差异的原因;基于在测试初期软件出现的错误,对软件失效率的影响大于测试后期出现的错误对软件失效率的影响的思想,提出了带失效因子的J-M软件可靠性预计模型.最后,针对所提出的模型,利用测量的数据进行了实际验算.  相似文献   
436.
从线谱的时空域信息出发,通过分析目标线谱与自噪声线谱的差异性以及变化规律,研究噪声背景下目标线谱的提取方法,并将提取的目标线谱应用于单阵方位频率TMA模型.基于海上实验数据的模型解算结果稳定有效,表明该方法在提取目标线谱问题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7.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正交基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在线辨识方法.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收敛速度和逼近精度,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自学习、自适应等优势,采用正交基小波函数作为神经网络的基函数构成小波神经网络,该网络兼有小波函数和神经网络的优点;制导航弹数字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对含噪声数据进行处理效果好,能很好地满足非线性在线辨识的需求.  相似文献   
438.
分析了各种空间聚类的方法,研究了炮阵地地形分析和选取原则,实现了炮阵地选取决策支持系统,提出了基于数学形态学的三维空间聚类新算法,并将该算法运用到开发的炮阵地选取决策支持系统中,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39.
非均匀形核法制备Cu包覆纳米SiO2复合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均匀形核法制备了Cu包覆纳米SiO2复合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及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复合颗粒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包覆结构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复合颗粒分散均匀,无团聚,单颗粒内包含多个分布均匀的纳米SiO2颗粒,且均被Cu包覆层隔离,纳米SiO2颗粒的分散性得到了显著改善;新制备的复合颗粒不存在氧化,在存放或者制样过程中会部分氧化为Cu2O;纳米SiO2颗粒表面Cu包覆层的形成机制主要是非均匀形核作用,包覆的结构取决于 Cu晶粒在纳米SiO2颗粒表面的沉积以及对复合颗粒的团聚控制。  相似文献   
440.
介绍了一种基于传统叶片式液压减振器设计的叶片式磁流变液(MRF)减振器的结构和磁路设计,利用Ansoft工程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叶片式MRF减振器的磁路进行了分析。通过深入分析该型减振器的磁场分布,为减振器的磁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