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01.
用平面自治系统的极限环理论和分支理论研究了一类具有普遍意义的非线性系统,讨论了该系统极限环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同时解决了系统极限环的个数和分布问题。应用所得结论,推广并改进了前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2.
分析了装备一体化设计过程中维修性约束及维修性冲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并行设计、协同设计领域内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基于约束和实例的维修性冲突解决方法,该方法发扬了约束法和实例法解决冲突的优势,弥补了单一解决方案存在的不足。最后以某型飞机电动机设计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3.
为减小模型异常对目标跟踪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正交单纯形容积卡尔曼滤波(AOSCKF)算法.将正交单纯形准则引入容积卡尔曼滤波中,提高滤波估计精度和计算稳定性;将强跟踪滤波(STF)中的自适应因子引入正交单纯形容积卡尔曼滤波(OSCKF)算法中,降低系统模型异常对目标跟踪的影响;将所提算法应用到双站纯方位目标跟踪系统中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AOSCKF算法可有效提升算法的鲁棒性和滤波精度.  相似文献   
104.
具有可控细节层次的阴影空间新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阐述了阴影空间算法 ,然后对基于层次结构化包围盒和光线投射技术的阴影空间新算法进行了详细地研究。采用本算法可使生成的阴影效果具有可控细节层次。  相似文献   
105.
序贯分析法在舰炮武器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击精度是反映舰炮武器系统性能的最重要的技术指标 ,是交付部队使用前必须考核的试验项目。对以往试验中采用的建立在大子样统计理论基础上的传统的评定方法进行了分析 ,并对序贯分析方法的原理、方法及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6.
初始先验分布未知条件下的DLMR及其Bayes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具有无信息初始先验分布的矩阵变量动态线性模型 (简记为DLMR)及其Bayes预测 ,利用MDIP方法 ,就尺度方差阵∑已知和未知两种情况 ,分别给出模拟初始状态参数(θ1 |D0 )和 (θ1 ,∑ |D0 )的无信息先验分布 ,进而给出其Bayes预测。  相似文献   
107.
为解决单架无人机在城市环境中对辐射源目标的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境预测法的单无人机测向定位航迹优化算法。使用交互多模型-扩展卡尔曼滤波进行视距和非视距信号混合环境下的目标估计。结合估计的目标位置和城市地理信息模型,基于视线追踪法求解信号遮挡区域和多径信号干扰区域。在滚动时域控制算法框架下生成无人机预测轨迹,以最大化Fisher信息矩阵行列式为测向定位评价准则,考虑建筑物障碍以及其对信号的遮挡和反射效应对无人机测向定位航迹的影响,控制无人机选择最优航向飞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使无人机在存在障碍、信号遮挡和多径干扰的环境下实现对目标的高精度测向定位,为解决城市环境下的单架无人机测向定位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8.
针对C4ISR系统中人机交互子系统的特点,运用神经网络方法探索其性能评估问题.建立了C4ISR系统人机交互性能评估的指标体系,阐述了BP神经网络的相关原理及算法,构建了基于此网络的性能评估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证明了理论的正确.采用神经网络理论进行性能评估,可弥补专家的经验和知识,降低评价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保证其客观性.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对C4ISR系统人机交互性能进行评估,为研究指挥自动化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9.
针对某型履带车辆中液力机械变速机构结构复杂,功能耦合的特点,基于RecurDyn及AMESim的协同仿真接口构建了机械-液压-控制耦合的联合仿真模型,利用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可信度。对其启动、换挡工况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说明采用液力传动技术可以增强系统起步动力性能,减小动载冲击,但在提速过程会有一定的延迟;而液压换挡缓冲回路可控制离合器结合时的缓冲压力,实现换挡过程动力的平稳过渡,有利于系统动力的平稳传递。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