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通过分析消防验收与消防审查排烟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排烟口较多的排烟系统,应加大排烟量;排烟支管较长,风管阻力较大的竖向排烟系统,排烟竖井宜内置风管。排烟风管应采用角钢法兰连接,不应采用薄钢板法兰风管;防火阀单独设置支吊架,与防火隔断间采用防火风管。  相似文献   
152.
针对双机协同超视距攻击中的态势评估和协同优势评估,提出了基于编队状态的协同优势评估方法。首先分析并将编队完成超视距攻击的过程划分为4个状态阶段;其次建立了基本的超视距攻击态势评估模型;最后讨论了编队不同状态下的协同优势评估方法并建立了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双机编队在超视距攻击中的协同优势。  相似文献   
153.
针对目前复杂电磁环境下部队装备保障训练内容体系不完善,且缺少结构化训练内容设计方法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军事训练和培训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装备保障工作特点,建立了一套结构化的装备保障训练内容设计模型,并结合案例对过程的实现步骤进行了说明,为部队完善复杂电磁环境下装备保障训练内容体系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54.
接地是建筑物实现宽频电磁屏蔽的重要技术措施,而导电的屏蔽功能层与接地系统电连接后也反过来影响接地的性能指标。采用导电混凝土为主料制作接地电极和电磁屏蔽模型房,测试单屏蔽模型房悬空、单电极-单屏蔽模型房接地以及单电极-双屏蔽模型房并联接地3种情况下的接地电阻变化规律。实验发现,屏蔽功能层本身可以等效为一个电阻,与接地系统并联后可以有效降低接地电阻;屏蔽功能层面积越大,电阻降低越多。实验结果可以为建筑物电磁屏蔽工程的接地设计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5.
针对水下武器对抗仿真系统(Underwater Weapon Confrontation Simulation System,UWCSS)的特点,分析了UWCSS的层次,提出了针对水下武器对抗仿真系统可组合的形式化方法。系统研究了仿真实体及其属性、实体关系、实体的内行为、实体之间的交互以及仿真过程的形式化描述问题,为水下武器对抗仿真系统的组合性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6.
利用微分动力系统理论,建立了一个SIDR动力系统病毒传播数学模型,研究了计算机单种病毒的传播规律,得到了清除病毒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57.
在对齿轮箱的原始振动信号进行时域采样的基础上,利用小波包分析对其进行消噪,然后对得到的数据进行角域重采样,得到基于阶次跟踪的采样信号,再对该信号进行特征参量提取,最后利用BP网络对得到的故障特征参量集进行模式识别。该方法能够避免传统分析方法中难以克服的“频率模糊”现象,对于瞬态信号有较好的分析处理能力,是对传统频谱分析法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58.
将小波包变换理论和伪魏格纳分布应用于齿轮箱故障诊断中,结合实例对轴承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包变换能有效地提取各频段的高频成分,通过对提取的信号做伪魏格纳分布,结果能形象、直观地反映出轴承故障的时-频信息,而且对故障信息具有较强的判别能力。  相似文献   
159.
消防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消防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 ,提出了拓宽消防学科方向的必要性和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指出合理的课程体系要注重有效知识的选择 ,要正确处理教育与培训的关系 ,突出专业基础教育 ,并且要根据学科发展状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进行课程整合。形成独具特色与优势的核心学科方向和以课程为代表的核心知识与核心技术是创建有核心竞争力学科专业的前提 ,也是扩大武警学院消防专业办学规模和效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0.
Insensitive energetic materials are promising in the defense weapons field. However, energetic materials still suffer from great challenges and the concern about their safety limits their utilization. In this work, insensitive energetic explosive 3,3′-diamino-4,4′-azoxyfurazan/hexahydro-1,3,5-trinitro-1,3,5-triazine (DAAF/RDX) microspheres were fabricated by self-assembly method. Rod-like DAAF/RDX was prepared by mechanical ball milling for comparison. DAAF/RDX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mass ratios (90:10, 80:20, and 70:30) were obtained. The morphologies and structures of as-obtained DAAF/RDX 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PXRD)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AAF/RDX microspheres exhibited regular shaped microspheres with sizes from 0.5 to 1.2 μm. There was no crystal transition during the modification process.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as-obtained materials were then evaluat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materials studio software. DAAF/RDX microspheres showed an advanced decomposition peak temperature compared with rod-like DAAF/RDX. The binding energy and peak temperature values at zero βi (TP0) of DAAF/RDX (90:10) increased by 36.77 kJ/mol, 1.6 °C, and 58.11 kJ/mol, 12.3 °C compared to DAAF/RDX (80:20) and DAAF/RDX (70:30), indicating the better thermal stability of DAAF/RDX (90:10). The characteristic drop height (H50) of DAAF/RDX (higher than 100 cm) composit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raw RDX (25 cm), suggesting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mechanical safety. The preparation of DAAF/RDX microspheres is promising for the desensitization of RDX and useful for the formation of other materials and future wid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