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2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3篇
  1969年   9篇
  1968年   7篇
  196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8 毫秒
311.
In the classical EPQ model with continuous and constant demand, holding and setup costs are minimized when the production rate is no larger than the demand rate. However, the situation may change when demand is lumpy. We consider a firm that produces multiple products, each having a unique lumpy demand pattern. The decision involves determining both the lot size for each product and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production rate improvements among the products. We find that each product's optimal production policy will take on only one of two forms: either continuous production or lot‐for‐lot production. The problem is then formulated as a nonlinear nonsmooth knapsack problem among products determined to be candidate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 heuristic procedure i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allocation amounts. The procedure decomposes the problem into a mixed integer program and a nonlinear convex resource allocation problem. Numerical tests suggest that the heuristic performs very well on average compared to the optimal solution. Both the model and the heuristic procedure can be extended to allow the company to simultaneously alter both the production rates and the incoming demand lot sizes through quantity discounts. Extensions can also be made to address the case where a single investment increases the production rate of multiple products. © 2004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4.  相似文献   
312.
基于二人有限零和对策的防空兵火力分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防空作战过程中火力分配问题,使射击达到最佳效果,运用对策论、线性规划等理论方法,采用对策矩阵建立了防空火力分配的线性规划模型,并通过计算示例和计算机仿真初步预测了敌方的空袭兵器使用情况和我方相应的兵力分配对策。该模型建立的防空火力分配方法较好地满足了要地防空装备的战术应用问题,对提高作战效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13.
介绍了C4ISR系统军事需求模型的概念、特点及其开发的并行性,并根据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的需求开发实践需要,针对C4ISR系统军事需求模型的模块划分以及分组建模过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C4ISR系统军事需求模型并行开发过程的参考模型,并探讨了并行开发过程在系统需求周期内的一致性检验问题,包括了需求模型的语法、语义和语用一致性检验的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314.
多源信息的验前分布融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验前分布的获取和表示是B ayes理论应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针对目前多源验前信息融合中存在的过分依赖专家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第2类极大似然估计原理(M L-II)确定验前分布权重的方法,该方法将现场试验数据看作是由其边缘分布产生的样本,然后根据不同验前分布下现场样本似然性的大小来确定其在验前分布融合中的作用,并以此进一步确定不同验前分布的权重因子。最后通过算例证明了该方法比基于专家信息的融合方法更为合理和有效。  相似文献   
315.
舰船装备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可靠性和维修性的概念,对舰船健康状态评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并对健康状态和健康度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和改进.提出了单个舰载装备和由多个装备组成的装备系统的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引入了"任务健康度"的概念.最后,根据舰船执行不同任务的实际需求,将全舰健康状态的概念引入到舰船的使用和维修保障中,提出了舰船各系统的健康状态标准...  相似文献   
316.
1938年6月花园口决堤后,国民政府从民族抗战大局出发,对豫东黄泛区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源整合和国家调度活动,目的在于增进灾区民众的凝聚力和对敌斗争的信心.主要有:一、开展大规模的政治宣传,给灾区和难民以道德旌扬和精神抚慰;二、密切关注新黄河的水势水情,扩大以水代兵的军事价值;三、制定善后政策,规范善后活动,增进善后力度;四、采取具体措施,对难民实施直接救助和救济.这些活动未必都卓有成效,但是在当时极其艰难的斗争条件下,对于拯救灾民、聚拢人心、激发民族抗战意志、实行持久抗战所起的作用,还是应当给予应有的肯定的.  相似文献   
317.
由于低成本的惯性测量单元存在较大漂移,四旋翼飞行器难以稳定地悬停在固定区域,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流传感器的四旋翼飞行器悬停校正方法。将光流传感器安装在四旋翼飞行器底部,利用光流信息检测四旋翼飞行器相对地面的水平移动速度,对姿态估计进行补偿,实现悬停校正。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四旋翼飞行器的悬停稳定性,从而保证飞行器能够执行战场侦察、校正射击、干扰敌人等多种军事任务。  相似文献   
318.
319.
320.
Fully sequential indifference‐zone selection procedures have been proposed in the simulation literature to select the system with the best mean performance from a group of simulated systems. However, the existing sequential indifference‐zone procedures allocate an equal number of samples to the two systems in comparison even if their variances are drastically different.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new fully sequential indifference‐zone procedures that allocate samples according to the variances. We show that the procedures work better than several existing sequential indifference‐zone procedures when variances of the systems are different.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