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船用反应堆堆芯物理计算软件包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船用反应堆结构特点与运行方式 ,通过对核电站大型机版堆芯物理计算软件的移植与修改 ,研制了微机版船用反应堆堆芯物理计算软件包 .可用于船用反应堆燃料组件参数及堆芯三维细网临界与燃耗的计算研究  相似文献   
182.
建立了挠性胶管的物理模型 .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用系统辨识的方法识别其动态特性参数 ,并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3.
提出了一种基于PC机的小型直流发电机输出特性自动测试系统 ,该系统利用直流变送器测量发电机输出功率 ,并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4.
185.
协同空战的最小共享信息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首先提出了最小共享信息集的概念。然后 ,提出了作战飞机的智能系统模型。从它入手 ,分析了协同空战的信息 ,提出了确定协同空战的最小共享信息集的事件法 ,并应用信息论证明了事件法的确能够减少通信的信息量。在上述基础上 ,确定了超视距空对空协同作战的最小共享信息集 ;仿真结果验证了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6.
海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造成声呐发射深度或接收深度发生变化,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水听器的晃动给混响强度带来的影响.在波束位移射线简正波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浅海混响模型,仿真比较了负跃层浅海情况发射深度或接收深度上下变化1m时(小幅度变化)的混响衰减曲线,结果表明发射深度或接收深度上下变化Im时对混响衰减曲线的影响不大.可以认为水听器小幅度晃动时浅海混响相对于声源深度及接收深度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87.
储油罐计量系统中精度的分析及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储油罐计量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测量误差.介绍了储油罐自动计量的3种方法:静压法(HTG)、液位法(LTG)、混合法(HIMS).重点分析了混合法(HIMS)中直接测量参数误差、间接测量参数误差对储油罐计量系统精度的影响,并给出了通过仪表的正确选型与安装、合理地分配计量系统的误差、直接测量参数的软件数字滤波处理等提高计量系统精度的方法措施.对于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采用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测量过程中存在的系统误差,更好地实现在储油品的科学化计量管理.  相似文献   
188.
联邦滤波器信息分配因子优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剖析联邦滤波核心理论的基础上,对当前学术热点--联邦滤波器信息分配因子优选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文献中几种常见的优选算法,指出其中的理论缺陷.从全局估计、局部估计、容错性等三方面质疑了信息分配因子优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并得出结论.通过SINS/GPS/TAN/SAR四组合导航系统联邦滤波器仿真分析,验证了观点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9.
本文简要介绍了一种能用于智能化仪器仪表工业,由MC68HC05L9和TMS320C25两片微处理器组成的并行处理系统.该系统采用乒乓式RAM结构进行数据通讯,处理速度可达1100万次/秒.软硬件采用了抗干扰技术,具有成本低、性能高、结构简单等特点.稍加改进,也可应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  相似文献   
190.
对军队工程技术院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从方案制定到软件设计都作了一些思考。就软件系统所涉及的程序结构、计算方法、操作环境、技术接口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今后研制该软件系统做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