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是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就编写课程教学大纲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编制原则及界定课程内容等进行论述,探讨怎样编写科学的课程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72.
军队院校学员队应坚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坚持理论与实际、学院教育与部队建设相结合,遵循院校教育规律,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需求牵引、强化特色,遵循规律、持续发展,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注重质量、讲求效益”的原则,全面推进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加强科学管理、创新管理、从严管理,切实提高学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3.
“三审制”传统的机制以及运作的惯例,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原先严肃但又有点呆板的审稿机制中,需要注入多元化的审稿方式。编者和审者在坚持“三审制”严肃性一面的同时,应多注意运作方式等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74.
根据作战单元中装备使用率与武器装备战损维修策略之间的关系,结合战斗过程中武器装备的战损规律和维修规律,运用马尔可夫链理论,建立了一种基于装备最优使用率的战损装备维修策略优化模型。运用这种最优维修策略模型可以达到提高作战单元中武器装备使用率的目的,从而为充分发挥作战单元整体战斗效能找到了一种新的装备维修辅助决策方法。这种维修决策优化模型主要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根据作战单元中装备的战损情况和部队的维修能力制定出最优的维修策略,确定在战斗过程对战损装备进行维修的最优时机,达到提高作战单元整体战斗力的目的,从而为充分发挥作战单元的整体战斗力找到科学的途径。最后,结合实例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75.
在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中,针对旋转弹体积小、功耗大、采样频率高、姿态变化快、解算周期短等问题。为满足旋转弹对其导航计算机的严格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DSP的旋转弹用微小型导航系统设计,首先叙述了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接着重点介绍了系统各模块的软硬件设计。本设计在硬件上节省了系统的体积和功耗,软件设计上节省了解算周期。  相似文献   
76.
为了对空袭体系中施放电子干扰的目标进行打击,根据TVM制导防空导弹的技术特点,采用先验距离法,通过制导雷达和导弹组网,进行无源测向交会定位,能够较准确地得到目标定位并对导弹进行精确制导.给出了先验距离方法的数学模型和数据融合方法,最后提出了先验距离战法实施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7.
基于FPGA和UART接口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满足对采集后的数据进行快速、远距离的串行传输、并实时储存的需求,研制了一种基于FPGA和UART接口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采用FPGA实现数据的采集模块、模拟信号路数选择以及数字信号的并串转换等功能;同时利用RS-422接口实现了数字信号远距离的串行传输。功能仿真和实际测量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8.
坦克炮控系统非线性特性及自适应补偿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坦克炮控系统低速性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摩擦非线性和齿隙非线性。建立了坦克炮控系统数学模型,介绍了坦克炮控系统中摩擦、齿隙两类重要非线性模型,分析了摩擦、齿隙对炮控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摩擦非线性环节导致系统低速时的爬行现象、速度过零时的平顶现象;齿隙非线性环节造成系统输出误差外,系统会因极限环振荡或冲击而降低性能,甚至不稳定,总结了炮控系统中针对摩擦、齿隙等非线性环节的自适应补偿控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9.
针对坦克水平稳定器这一类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复杂控制对象,提出一种模糊滑模控制方法.该方法将滑模控制与模糊逻辑相结合,通过Lyapunov稳定定理获得最终的控制量.从理论上证明了滑动平面的稳定性,并且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大大优于经典设计,为实际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0.
条纹沟槽表面近壁区流场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沟槽表面特殊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条纹沟槽表面存在减阻效果的内在原因.在数值模拟过程中,针对沟槽表面流场的特点,对其计算域、计算网格及其流动参数进行了合理化的处理.模拟结果结果表明,条纹沟槽对流场的影响仅限于近壁区,同时条纹沟槽的存在使得沟槽内部具有较好的减阻作用.所开展的研究,对深入揭示条纹沟槽潜在的减阻机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