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首次提出将一些新型的微加工共面传输线用于MMIC设计。这些共面传输线分别是共面耦合线(CCL)、共面耦合带线(CCS)、矩形微屏蔽共面耦合线(RMCCL)、共面耦合矩形微屏蔽线(CCRML)。推导出用于计算这些传输线的TEM参数的解析公式,其推导方法为基于TEM模假设,用精确的保用变换。数字结果显示了各种共面耦合传输线的性质。  相似文献   
32.
为了解决标准卡氏天线的驻波特性差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副面母线为双曲线的环焦天线,给出了这种天线的最佳设计公式,并从能量守恒定理出发,导出了计算其方向图的简单表达式。利用文中所给的公式进行设计,可使天线获得良好的驻波特性。  相似文献   
33.
研究了不等距多重网格法,可用于区域形状任意和有内电极的实际电子光学系统轴对称电场的计算,特别是对于求解区域大、部分区域电场精度要求高的场合,较好地解决了计算精度与划分网格点数之间的矛盾,可广泛应用于分析设计静电聚焦像管的电子光学系统,以及摄像管电子枪的发射系统等.  相似文献   
34.
为探讨球头弹低速斜侵彻下靶板的破坏机理,通过系列弹道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初始速度下弹体的变形、靶板的破坏模式以及靶板的破口大小和形状;同时采用ANSYS/LS-DYNA对弹靶作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低速斜侵彻下靶板响应非完全对称,根据受力特征可将靶板划分为四个不同区域,即接触区、弯曲区、拉伸区、对称区;薄板的穿甲破坏可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即隆起变形、碟形变形、弯曲变形、弹体贯穿阶段;不同初始速度下靶板出现四种典型的穿甲破坏模式,随着初始速度的增加依次为隆起—碟形变形、隆起—碟形变形—拉弯撕裂破坏、隆起—碟形变形—拉弯剪切破坏、隆起—拉弯剪切破坏。斜侵彻下靶板破口形状为椭圆形,随着初始速度的增加,破口长径不断减小,形状由椭圆形向卵形过渡。  相似文献   
35.
本文在比较直接积分法(DIM)和表面辐射图(SRP)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修正表面辐射圈(MSRP)的新方法来计算任意形状曲面上波导辐射单元的互耦。通过对圆柱阵单元的计算表明,MSRP法既具有DIM法的准确性,又具有SRP法的简单件,同时能方便地处理任意指向(极化)单元的互耦问题。  相似文献   
36.
把好中求快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系统的实践行为,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更新思想观念;注重体系建设、加强宏观协调;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模式;依法从严治军、实现安全发展;振作工作精神、加强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37.
本文在分析现有的印刷平面对数周期天线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印刷平面对数周期天线结构。该结构克服了原有结构存在的缺点,使天线的性能得到了改进。设计了工作在0.4~2GHz的新型印刷平面对数周期天线。测出了整个频带内的驻波、增益和E、H面方向图。可以看出,该结构形式的印刷平面对数周期天线具有良好的宽带特性。  相似文献   
38.
本文利用简化的刚体弹道方程分析了各种空气动力系数对于动力平衡角的大小及其曲线形状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动力平衡角对于射程及偏流的影响。通过计算表明,由动力平衡角产生的马格努斯力有时对射程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由马格努斯力矩等因素造成的动力平衡角曲线形状的变化,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升力对射程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船用核动力装置中装配的CBG装置是重要的热控装置,由于研制年代和国情的实际,该装置是以自饱和磁放大器为基本元器件,从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加强船用核动力装置运行安全,本文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0.
本文主要介绍了最小路算法在计算网络型控制系统可靠度中的应用,包括最小路的定义,用邻接矩阵法求网络系统的最小路,用不交集合的方法求系统的可靠度,并举例进行计算,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文章对较复杂系统可靠度的计算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对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