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0篇
  2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基于动平衡状态理论对稳态误差进行了分析,揭示出稳态误差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稳态误差为零的充要条件,并为稳态无差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最后证明了基于动平衡状态理论的稳态误差为零的充要条件与基于内模原理得到的结论是等价的.  相似文献   
142.
针对侦察车路径优化同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基于该算法设计了一种在战时情况下能使侦察车快速、安全、高效地进入侦察阵地的最优路径算法,并编制了侦察车路径优化软件,为战时侦察车最优路径规划同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3.
针对单通道多弹种的匹配发射问题展开了研究.首次提出用赋时Petri网来描述弹种匹配发射流程,通过在变迁中引入时延因素,简单而有效的描述了发射过程中资源的占用和消耗情况.建立了弹种发射时序优化模型,并利用Petri网的分析方法,得到若干发射序列,选择出满足时序逻辑关系的发射序列,从而得到最优的弹种发射控制方案.并通过具体实例予以了计算验证.此文的研究可为武器系统的单通道多弹种作战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4.
给出了在实施质心式箔条干扰时,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动态跟踪目标和箔条云质心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数学模型,以台湾的"康定"级隐身舰为典型对象,就满载排水量与之相当的常规舰艇和"康定"舰针对末制导雷达实施质心式箔条干扰的成功概率进行了Monte Carlo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舰艇隐身满足了大、中型舰艇实施质心式箔条干扰时对压制系数的要求,大大提升了质心式箔条干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5.
现代战争中,无源干扰的影响是雷达信号检测和处理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找到快速、准确的模拟雷达杂波的方法,对雷达最优信号处理器的设计及雷达系统模拟都将十分重要。介绍了一种用ZMNL(零记忆非线性变换法)法来实现雷达杂波的仿真。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对地、海、气象杂波以及箔条干扰回波信号进行仿真,仿真信号还可用于无源干扰信号抑制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6.
147.
体系结构开发方法研究是当前C4ISR系统体系结构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在总结现有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数据为中心的C4ISR系统体系结构开发方法的定义,并提出了该方法的开发过程.将体系结构开发分为初始化、数据分析、数据设计和数据验证四个阶段,并详细说明了各个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及其常用的方法.最后对以数据为中心的体系结构开发方法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8.
核独立分量分析的随机滤波剩余寿命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随机滤波的预测模型是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当前制约滤波模型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对大量高维非线性状态监测数据进行特征降维,以易于模型参数求解.通过线性回归处理了非定期换油保养对油液数据的影响;运用核独立分量分析进行特征降维,消除了各维数据之间相关性对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建立了基于油液增量的滤波模型,并设计了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求解模型参数;最后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9.
在对国内外数据融合方面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模糊关联、数据融合和最小二乘等技术识别未知雷达辐射源具体坐标的方法,为进一步融合未知源的数据打下基础。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采样数据的增加,对辐射源参数的估计会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50.
长输管线的密闭输送方式采取"泵到泵"接力运行,全线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对管线最大通过能力的计算,要考虑前后泵站间的相互影响,进行迭代计算。针对长输管线 最大通过能力的两种求解方式:迭代法,通过逐步校核,调整计算结果的大小,使其逐步逼近 最终计算结果;分段计算法,分步校核,逐步搜寻全线"瓶颈"段,得到"瓶颈"段的通过能力, 即为全线最大通过能力。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基于Visual Basic 6.0编程,进行迭代运 算,得到了相应计算结果,对两种方法的理论方法、程序编写、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用于指 导管线计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