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以“军械供应工程”项目中的子题目“弹药处废系统工程”为研究背景,运用多目标线性规则理论,建立弹药处度点布局和处废能力设计的决策模型,并对模型的求解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82.
为了解决副面遮挡导致小口径卡氏天线(D=293mm)副瓣电平恶化这一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赋形方法。采用优化口径场分布,对主、副面形状进行赋形设计。用该法设计了一种八毫米低副瓣卡氏天线(sll1≤-25dB),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283.
以Cocl_2·6H_2O和NiCl_2·6H_2O为模板剂,邻苯二胺和邻苯二醛为原料,在无水乙醇中模板合成了两种新型的大环席夫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磁化率的测定,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项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而观察和研究了它们的电致变色现象,并对其电致变色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84.
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研制交互式管理信息系统(MIS)生成工具的实践,阐述了一个人机界面友好的交互式MIS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这个工具本身是交互式系统,生成的MIS也是交互式系统。它是根据交互式系统的一般结构,采用控制结构上悬挂模板的方式来构造和组装(MIS)软件产品。  相似文献   
285.
本文研究了BE(Ⅱ)-CAS 水溶液体系热致变色性能;探讨了酸度、温度等条件对体系热致变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在特定条件下具有较明显的热致变色现象,且仅由配合物所产生,其特征是:体系受热时颜色由深色(玫瑰红)变为浅色(黄色);与RE(Ⅲ)-XO,RE(Ⅲ)-SXO 体系的色变趋向相反,达种差异性与螯合物分子的结构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286.
本文用相平衡法研究了NiCl2 -(CH2)6N4?HCI-H2O三元体系在30℃的溶解度,测定了各液相的折光率。结果表明生成了复合物2NiCl2?(CH2)6N4?HCI?9H2O。文中介绍了该三元体系在13℃时平衡固相的热致变色性能,通过TG-DTA研究初步探讨了热致变色机理。  相似文献   
287.
建立了防抱制动系统的非线性、时变数学模型,实现了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在防抱制动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两种由递推最小二乘算法来计算最佳滑移率的估计方法:一种基于附着系数—滑移率曲线的数学模型,一种基于该曲线的形状。仿真结果表明了基于最佳滑移率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案在车辆防抱制动系统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8.
应用一级近似下的泰勒级数及统计平均的概念 ,简明地推出公式 u =2 v 。  相似文献   
289.
针对战术通信子网可用性建模,利用马尔可夫方法对单网可用性模型进行了数学分析,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法进行验证,并给出了一种考虑了战术层级特点以及节点权重的通信网可用性仿真模型,计算可用性参数来对系统做出可用性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仿真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用性,为战术通信网可用性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及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90.
Changing and optimizing the projectile nose shap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specific ballistic performance. One special ballistic performance is the embedding effect, which can achieve a delayed high-explosive reaction on the target surface. This embedding effect includes a rebound phase that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penetration process. To better study embedment behavior, this study proposed a novel nose shape called an annular grooved projectile and defined its interaction process with the ductile metal plate as partial penetration. Specifically, we conducted a series of low-velocity-ballistic tests in which these steel projectiles were used to strike 16-mm-thick target plates made with 2024-O aluminum alloy. We observed the dynamic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aluminum alloy near the impact craters and analyzed these characteristics by corresponding cross-sectional view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enetration resistance had a brief decrease that was influenced by its groove structure, but then i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that is, the fluctuation of penetration resistance was affected by the irregular nose shape. Moreover, we visualiz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aterial in the groove and its inflow process through the rheology lines in microscopic tests and the highlighted mesh lines in simulations.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phenomena revealed the embed-ment mechanism of the annular grooved projectile and optimized the design of the groove shape to achieve a more firm embedment performance. The embedment was achieved primarily by the target material filled in the groove structure. Therefore, preventing the shear failure that occurred on the filling material was key to achieving this embedding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