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0篇
  2023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2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7篇
  197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91.
本文探索了粒子束武器的可行性,搞清了它们工作的物理原理,估计了技术上的困难,并对其可能的应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92.
目前工艺水平的重大进展——凝视式焦平面阵列技术促进了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的研制。这种反坦克导弹可以“打了不管”(fire-and-forget),能够击毁最现代化的坦克。  相似文献   
293.
华盛顿讯——美国国防部正在研制一个新的应急的导弹预警系统。这是一种红外望远镜,它由侦察飞机(例如洛克希德公司的U-2飞机)运载到大约70000英尺的高空,用以探测和跟踪袭击美国的核弹道导弹。 目前正在研制的项目是高生存力的低频应急无线电通讯网。这是与长波红外光学探测器配套的项目。  相似文献   
294.
纽约讯——据这里的国会与国防部官员们说,可以将目前美国一些实验室内研制的试验装置组合成一种空间基地系统的高能激光作战站,以便及时对付预期在1985年进入轨道的苏联激光作战站系统的威胁。 五角大楼与国会的官员们要求美国设法使诸如日本与西德那样技术先进的西方盟国参与定向能武器的研制工作。这样的合作并不会必然导致在战略核武器领域内的结盟,而是可以  相似文献   
295.
在常规战争中,对雷达制导历来就有很大的兴趣,因为雷达制导能以适当的精度导引射程较大的武器。它与工作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相应的武器系统相比,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有其独特的优点。导弹雷达制导的主要发展趋势可以从敌人的战术威胁变化和技术改进的态势中观察到。本文试图去讲讲这方面的情况。但不去讨论具体的方案或任务。尽管有这些限制,仍然希望提出一个有意义的和有用的前景,从而得到导弹雷达制导的一些主要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296.
美国岸防局已在执行一项造船计划以替换服役近30到40年的护卫艇。这些新接替的艇只是270英尺中等续航力一级的护卫艇(MEC)。它具有多任务功能以满足岸防和海军的要求。为了实现多任务的要求,而且配备最少人员,选用了C~3(指挥、通信和控制)系统原理的自动化手段。由于设计这种270英尺的WMEC必须遵守某些约束(尺寸和重量),岸防局设计了一种指挥、显示与控制系统(COMDAC),它综合了美国岸防局与海军已有的自动化系统的特点。COMDAC的独特性表现在其接收数据的能力,而且根据(海军和岸防局)预定的原则将这些数据处理成一定格式,然后在任意选定的几个地点将其显示出来。利用COMDAC可减少标图员和态势板编辑员,而且可与NTDS接口以完成多种海军任务。本文叙述COMDAC作为指挥、通信和控制系统在岸防和海军各种任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97.
亚拉巴马洲·亨茨维尔讯:长期以来,战略进攻武器与战略防御武器的争斗中,配备多弹头和突防装置的洲际导弹一直占有压倒的优势。但目前有一种与以往根本不同的反导弹途径,用它来对付这种优势将显示出广阔的前景。预计这种反导弹新途径将在1982—83年期间进行首次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298.
苏联带电粒子束计划在对付军用目标的地面试验获得成功是迈向新阶段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99.
本文研究了用带电粒子束代替火炮和导弹的防空系统对付反舰导弹所带来的战术结果。“弹药”供应不再是一个问题,瞄准可能不再需要那么精确;甚至作战部队本身的组成亦要起变化。但是,有一个问题比这些问题更为重要——即这个系统将会成功呢,或者它仅仅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300.
在计算外层空间最优轨道问题的应用方面,讨论了一种解两点边值问题的广义“间接”法。当能得到准确的初始估计时,改进的数值技术使这种方法(收敛)极快,但如果初始估计远离这个解,也能收敛,虽然要慢得多。把横截条件和终端状态约束结合起来,使得这种方法能够直接解决由任意终端状态约束所确定的问题。第一节定义了火箭在中心引力场里的最优轨道的微分方程、初始条件和终端条件。典型的轨道射入任务使这些微分方程具有特别简单的形式,横截条件可列出解析式。第二节详细说明了一种对解最优轨道的初值问题很有效的数值方法,因而把边值问题化为多维寻零的问题。第三节叙述了为解决这个多维寻零问题而采用的广义牛顿法。第四节概述了在IBM7094计算机上实现的结果,给出了执行时间和收敛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