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文章分析了利用WiFi802.11a信号作为无源雷达的外辐射源信号的理论可能性,分析表明该信号具有良好的模糊性能,是一种可利用的非合作式照射源。接着讨论了无源雷达信号处理方面的问题:由于接收信号中含有很强的直达波干扰(DPI)和多径干扰(MPI)信号,因此要进行干扰消除;同时由于信号模糊函数有较高的旁瓣尖峰,因此需要对接收的目标回波信号和直达波信号进行预处理。  相似文献   
142.
在实际无线中继通信中,不同的无线链路很可能受到不同信道衰落的影响。假设源-中继链路经历瑞利衰落和中继-目的链路经历莱斯衰落,文章研究了混合衰落信道条件下两跳变增益放大转发中继系统的端到端性能,其中中继受到多个独立干扰的影响。通过对端到端信干噪比的统计分析,推导了端到端中断概率的精确表达式和误比特性能的近似表达式。蒙特卡络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揭示了莱斯衰落因子和干扰强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3.
反导体系结构的建模和分析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分析了弹道导弹的目标特点及使用方式,概括了反导的作战行动和约束条件,分解和细化了理想条件下主动防御作战行动对应的作战活动,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反导原型系统的逻辑连接设计,并得出了反导指挥控制系统的需求。研究结果可为反导体系的设计和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4.
基于模糊MODM的空袭目标威胁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空中来袭目标的主要特点,运用模糊多目标决策(MODM)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种空袭目标威胁评估方法。首先对影响空袭目标威胁程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如何确定影响目标威胁评估的各个指标值;最后依据多目标决策方法,建立了在各指标权重值只有部分已知的情况下,目标威胁评估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示例介绍了威胁评估的求解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目标威胁评估与排序问题,提高了防空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45.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Nd:YAG作为激活介质的固体热容激光器的温度场及应力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体热容激光器的温度场、应力场与常规的固体激光器有很大的差异,常规的固体激光器激活介质必须在泵浦的同时进行冷却,晶体表面温度比中心温度低,晶体表面受到的是张应力.固体热容激光器发射激光时,激活介质处于绝热状态.激活介质表面的温度要比中心高,激活介质表面出现的是压应力.这种差异是固体热容激光器可以高功率运转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6.
多UCAV协同控制中的任务分配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务分配是多UCAV协同控制的核心和有效保证。分析了影响目标价值毁伤、UCAV损耗、任务消耗时间等三项关键战技指标的因素,综合考虑实战中多UCAV同时攻击同一目标和使用软杀伤武器这两种典型情况对UCAV执行任务的影响,建立了针对攻击任务的多UCAV协同任务分配模型,并应用粒子群算法求解。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7.
为保证新一代移动无线网络能够根据实时覆盖情况动态地调节小区天线参数,需要实现高效且准确的无线覆盖预测。传统的求解方法通过精确的场强预测判断天线参数的优劣,虽然精度很高但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无法满足5G和后5G移动网络通过实时覆盖预测进行射频参数动态调整的实际需求。现采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算法对给定天线参数的覆盖效果进行预测,以取代对目标区域的精确场强预测。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保持计算准确性的同时显著减少计算量,为5G动态网络规划提供基础性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8.
149.
为研究Ag/AgCl电极海洋电场探测的机理,从电路角度建立了响应电场E′与发射电场E的函数关系,对自制的Ag/AgCl电极进行交流阻抗、Tafel和电极电场响应测试。结果表明:自制的Ag/AgCl电极在0.1 Hz的阻抗值大小约为10Ω,交换电流密度为1.61×10~(-3) A·cm~(-2),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且Ag/AgCl电极交换电流密度和表面积越大,探测性能越好。该测试结果与计算值能较好地吻合,验证了相关函数关系的正确性,说明基于具有稳定电位的Ag/AgCl电极探测海洋电场信号等同于测量电极对间海水的电压,从电路的角度解释了Ag/AgCl电极的海洋电场探测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0.
发展显微成像方法获得空间分辨率为1.57 μm/pixel的近场射流瞬态图像,分析超声速气流中液体横向射流表面波演化规律。采用流体体积法获得射流的三维形态及近场流场特征,研究近场流场结构及气液作用。射流的一次破碎过程主要有表面破碎和液柱破碎。其中表面破碎由气液剪切引起的K-H不稳定主导,液柱破碎由气液加速引起的R-T不稳定主导;射流柱表面局部压力的脉动是诱导产生射流迎风面表面波并促使其沿射流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射流柱与超声速气流作用形成背风面回流,近壁面液雾主要由表面破碎及背风面回流输运的液滴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