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1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97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84篇 |
2007年 | 54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91.
装配式管线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保障装备,用于地面铺设,属于典型的薄壁弱约束管线系统。根据装配式管线的特点,应用管道弹性变形理论,推导了水力瞬变状态下装配式管线的非线性流固耦合5-方程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管道与流体之间的耦合互动效应,耦合形式包含了泊松耦合、摩擦耦合、结合部耦合,以及管线系统的轴向、横向和径向振动耦合,并计及了管道结构阻尼的影响。针对装配式管线的特殊连接约束方式,提出了一种带有扭转弹簧的铰支型约束边界,可通过确定扭转弹簧的弹性系数来建立管线两端的约束边界方程。 相似文献
892.
根据膨胀波火炮的发射原理,针对两种不同开闩方式分别进行讨论,着重对最新设计研制的双门式炮闩膨胀波火炮进行内弹道建模与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同型号常规封闭火炮的内弹道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装填条件下,膨胀波火炮在不影响弹丸初速的前提下能大幅度减小火炮后坐冲量和身管温度。 相似文献
893.
针对复杂装备所面临的智能维护问题,进行了复杂装备的网络化智能维护架构理论研究,以满足装备保障的需要。首先,建立了复杂装备网络化智能维护的架构模型;其次,探讨了各部分的功能和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并对其进行了性能分析;最后,将其应用到某型自行火炮的网络化智能维护中。结果表明,建立的复杂装备网络化智能维护架构具有可行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是进行复杂装备智能维护的一种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94.
分析了斜入射角条件下F-P干涉腔的透过率特性;结合单层介质膜和单层金属膜的反射特性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反射特性参数为恒定值时微腔、低反F-P干涉腔透过率的计算误差;仿真结果表明,在光束斜入射条件下,特别是在大入射角下,单层介质膜的反射率指数增大,单层金属膜的反射率和反射相移也指数增大,但其吸收系数指数减小,造成微腔、低反F-P干涉腔透过率曲线与反射特性参数为恒定值时相比均明显向下偏移,且偏移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95.
舰艇编队武器协同使用效果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编队武器协同使用的内在机理,选取能够直观反映武器协同使用对编队作战效能影响的指标,建立编队作战效能评估模型,依据编队作战效能的变化对武器协同使用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96.
从无动力逃生梯的工作原理、自身优点、疏散能力和产品造价等方面与安全疏散楼梯进行比较,对无动力逃生梯部分替代疏散楼梯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最后得出可以根据建筑的消防安全疏散的实际情况部分替代疏散楼梯。 相似文献
897.
898.
随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美军在网络空间这个领域从无到有,从单纯到复杂,其核心的网络作战指挥控制也正在从混乱走向正规化。能在短短的数年理清其脉络,这完全基于美军对网络空间与联合作战本质的清醒认知,以及高层领导高度一致的战略认知推动了美军网络作战正规化的快速成型。文章从《统一指挥计划》入手,通过剖析过去与现在美军地理性作战司令部网络作战指挥与控制所存在的矛盾,分析其未来发展,将美军网络作战指挥与控制的变化过程展示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899.
研究了一种次氯酸钙乳液消毒剂的模拟剂,以及一些影响稳定性因素.该模拟剂是以氢氧化钙为分散相,水为分散介质,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盐为稳定剂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该模拟剂具有与次氨酸钙消毒乳液相同的物理性能,并且无污染,可用于教育、作训之中. 相似文献
900.
We study the problem of recovering a production plan after a disruption, where the disruption may be caused by incidents such as power failure, market change, machine breakdown, supply shortage, worker no‐show, and others. The new recovery plan we seek after has to not only suit the changed environment brought about by the disruption, but also be close to the initial plan so as not to cause too much customer unsatisfaction or inconvenience for current‐stage and downstream operations. For the general‐cost case, we propose a dynamic programming method for the problem. For the convex‐cost case, a general problem which involves both cost and demand disruptions can be solved by considering the cost disruption first and then the demand disruption. We find that a pure demand disruption is easy to handle; and for a pure cost disruption, we propose a greedy method which is provably efficient. Our computational studies also reveal insights that will be helpful to managing disruptions in production planning. © 2005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