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7篇 |
免费 | 439篇 |
国内免费 | 76篇 |
专业分类
19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88篇 |
2014年 | 81篇 |
2013年 | 106篇 |
2012年 | 152篇 |
2011年 | 143篇 |
2010年 | 144篇 |
2009年 | 137篇 |
2008年 | 136篇 |
2007年 | 128篇 |
2006年 | 110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70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为了提高车载自动武器的射击精度,缩短系统反应时间,解决操作手无装甲防护的问题,研制具备遥控操作功能的武器站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竞相发展的方向.介绍了车载顶置武器站的概念、特点与组成;从火力系统和火控系统2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车载顶置武器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未来车载顶置武器站的发展趋势.分析表明:进一步提高武器站态势感知能力、射击精度和模块化水平将成为车载顶置武器站研究的重要课题,并以此为研究主线提出了先进光电技术、伺服控制技术、模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技术实现途径,为国内车载顶置武器站的论证分析、研制设计以及改进升级等提供理论借鉴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02.
为减小遥控武器站炮口扰动以提高射击精度,建立了遥控武器站部分机构参数化三维模型、有限元模型和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多学科集成优化软件ModelCenter进行了系统集成,以减小炮口扰动为目标,建立了遥控武器站总体结构参数优化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总体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炮口振动状况明显改善,与位移相关的起始撼动和与速度相关的起始扰动分别较原方案降低了17.05%和19.04%。 相似文献
303.
针对信息网络对自适应指挥控制的重要影响,通过EINSTein系统建立了基于一体化信息网络的自适应指挥控制模型;仿真演示了自适应作战的典型过程,获得了兵力毁伤仿真实验数据;通过运用兵力损失交换比理论,分析了自适应指挥控制的作战效益。计算结果表明:自适应指挥控制能在交战对手单方面强化自身内部组织时,增强自身的作战组织性,提高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它是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新型指挥控制方式,是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04.
305.
306.
307.
针对火炮耳轴轴承接触的非线性问题进行研究,推导了耳轴轴承接触刚度计算式,提出在ADAMS中考虑间隙和接触非线性的转动铰建模方法.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接触理论,建立考虑耳轴轴承间隙的某自行火炮发射动力学模型,并对不同间隙水平下的炮口垂向扰动情况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由于非线性的存在,随着间隙水平的增加,3个垂向扰动指标(角位移、速度、角速度)并非单调或线性变化,但其在取值区间上存在一个平稳值(0.22-0.28mm),耳轴间隙在该范围内能够保证射击精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08.
通过利用改进的有理德卡斯特里奥算法求得正则有理n次Bé zier 曲线各点处的切矢,由此得到各点的单位法矢量,应用于求原始曲线的等距曲线.从而巧妙地解决了原始正则有理n次 Bé zier 曲线上各点的单位法矢量难求的困难。该方法几何意义明显,算法简洁,实践效果比较好,最后本文给出了两个实例。 相似文献
309.
发展了模拟非定常超声速燃烧流场的隐式双时间步方法。采用时间分裂法对流动和反应进行解耦处理,流动方程组由双时间步方法求解,内迭代过程采用LU-SGS方法;反应源项方程组通过隐式二阶梯形公式求解。分析了时间分裂格式和时间步长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一阶时间精度的分裂格式会略微高估化学效率,应该采用二阶时间精度的分裂格式;时间步长的选取对计算结果影响显著,为了保证解耦算法的计算精度,时间步长应足够小以能够较准确捕捉到主导各种输运过程的大尺度涡团的非定常行为。 相似文献
310.
采用分段线性电流密度递归卷积时域有限差分(PLJERC FDTD)方法计算高超声速导电金属球绕流流场及其近尾尾迹流场电磁散射特性,分析等离子体绕流流场RCS的频率特性、双站散射特性、极化特性及随飞行高度、飞行马赫数、入射角的变化关系.计算表明,前向散射方向是全方位散射中RCS取得最大值的方向;马赫数较大(本文Ma≥14)时,入射波频率增大、马赫数增大及飞行高度降低,绕流流场前向RCS增大.马赫数较小(本文Ma≤10)时,飞行马赫数、高度及入射角变化对绕流流场UHF、L、S波段后向RCS和双站RCS影响很小;在UHF、L波段,绕流流场及本体的后向RCS差距较小.马赫数较大时,大范围过密等离子体尾迹的形成使得电磁波垂直轴线入射时绕流流场增大了目标本体的后向RCS;在L、S波段,绕流流场后向RCS曲线可用一条直线逼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