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5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9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892.
本文应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海天背景下基于可见光、红外方式成像的舰船及角反、烟幕干扰的目标检测,这也是反舰导弹作战使用的关键技术之一。采集的可见光与红外成像目标检测数据集涵盖实施典型干扰下的态势场景,贴近实战;结合四种不同的目标检测机制,选取YOLOV3、Faster R-CNN、SSD及CenterNet四种典型模型分别进行训练与验证,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提高弱小目标、复杂干扰态势的的检测,可以实现端到端的高精度装备目标检测模型。在确保精度的前提下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进行软硬件协同设计,通过对比分析选定基于Vitis AI的实施方案,经过模型的量化、编译与优化,可在保证检测效率的前提下快速实现模型的小型化部署,便于进行装备移植。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内容可有效提高现役反舰导弹目标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93.
面向返回编程(return oriented programming,ROP)攻击是网络攻击者突破操作系统安全防护、实现漏洞攻击的一种主要手段,ROP链是ROP攻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检测网络流量中的ROP链,提出了一种能自动提取ROP链特征、具有良好泛化性能的智能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顺序抽取的方式将被测流量分成多个序列,利用滑动窗口和数值量化将输入的一维流量数据转换为二维特征向量,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ROP链的检测.不同于已有的静态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依赖程序内存地址的上下文信息,实现简单、部署方便,且具有优异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模型最高准确率为99.4%,漏报率为0.6%,误报率为0.4%,时间开销在0.1s以内,对真实ROP攻击流量的漏报率为0.2%. 相似文献
894.
895.
896.
897.
898.
连续式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aser Doppler velocimeter, LDV)受连续激光器功率低、光学系统衍射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其在低空测速当中的应用。通过引入“虚拟距离”对大气分层模型进行拓展,建立了脉冲式LDV的时域回波信号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脉冲式LDV可通过累积硬目标回波信号速度反演,而且脉冲式LDV不受空间分辨率的限制,可以利用更长的激光脉宽进行探测,理论上验证了脉冲式LDV利用长脉冲进行高精度测速的可行性,为未来脉冲式LDV进行原理实验验证奠定了理论基础。脉冲式LDV可以探测5 km及更远目标散射的回波信号,极大拓展了LDV的工作距离范围,使得LDV可以应用在低空飞行载体组合导航、航天器行星表面着陆导航等需要远距离高精度速度测量的场景。 相似文献
899.
为研究大型舰船水下舷侧防护液舱的破坏机理,根据液舱的承载特性,设计制作缩尺战斗部模型和敞口、密闭两种液舱结构模型,开展两种姿态战斗部近炸下高速破片和冲击波对防护液舱的联合毁伤试验。根据试验后液舱模型的破损情况分析液舱前、后板在典型载荷下的破坏机理,总结分析液舱结构整体的破坏模式和破坏机理。结果表明:高速破片是防护液舱结构的主要防御对象,破片开坑和空化阶段是液舱结构变形破坏的主要阶段,破片群侵彻液舱形成的激波载荷和空化效应引起的挤压载荷是使结构产生变形破坏的主要冲击载荷。 相似文献
900.
通信侦察过程积累了大量电台通信记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可以识别电台的数量、装载平台等,为了提高识别正确率,提出了基于灰关联分析和粗糙集的通信电台识别方法。首先,依据粗糙集理论将信息表划分等价类,得到电台航迹;再根据灰关联分析计算雷达航迹和电台航迹的灰关联度,最后按照最大灰关联度原则进行通信电台关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范围更广,在多个平台的运动轨迹交叉且在交叉时刻各有电台通联、同一平台上的多个电台在不同时间通联这两种情况下,均能较好地对电台进行关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