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针对目前效能评估方法多重视效能指标的静态观测值,对时序状态数据所蕴含的趋势信息关注较少的缺点,提出基于灰色聚类-粗糙集和集对分析的备件保障效能动态评估方法。针对主客观赋权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引入依赖度和重要度的概念,建立灰色聚类-粗糙集组合赋权模型;将指标权重引入集对理论,提出集对同势、均势和反势的定义,描述备件保障效能的变化规律,构建基于马尔可夫链的集对分析动态模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反映备件保障效能的动态变化特征,为决策者制定备件保障长期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12.
基于离差最大化的组合赋权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评价指标值已知,权重未知这一问题,分析了主、客观赋权方法的优缺点;根据实际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差最大化的组合赋权方法,具体方法是: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变异系数法确定客观权重,接着运用离差最大化思想求解最优化模型,得到组合权重,克服单一使用主观或客观方法的局限性;结合航空兵部队装备管理体制的评价数据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13.
214.
215.
研究了潜艇在带状航道内搜索目标时的搜索战术优化问题.建立了潜艇迎目标搜索的发现概率模型,对于不同的潜艇与目标的航速比(k)和带状航道最大可能宽度与潜艇等效探测距离之比(W/de),给出了使得发现概率(Pd)达到最大的潜艇折返搜索最优夹角(α).最后,对反潜飞机在带状航道内搜索水下航行的潜艇的情况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16.
空间域下拦截弹制导问题可转化为空间曲线进行研究,由空间曲线论的基本定理可知该曲线的曲率和挠率能够完全确定曲线的性态,由此可通过曲率和挠率的调整来确定拦截弹的制导路径,从而实现对目标弹的有效拦截,基于此思想,将几何中弧长域下的Frenet公式转化为时域下的Frenet公式,并建立了视线运动方程和弹目相对运动方程,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217.
行冲突解脱是空中交通管理中一个关键问题.分析了机载TCAS的冲突探测原理和ADS-B IN技术的特点,考虑飞行动力学、气象、人为因素等多种随机因素,建立了概率型冲突预测和解脱模型.针对同一空域内所有目标机进行跟踪和分类,将冲突区域网格化,利用改进遗传算法快速搜寻最优无冲突航迹,最大程度地减少偏离原航线的距离,并最终引导...  相似文献   
218.
提出了一种控制系统的综合故障诊断方法 ,用以解决复杂系统的描述困难与诊断准确性问题。通过将控制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分解为一个多层次的过程 ,综合应用因果网络方法与强跟踪滤波器方法 ,实现了两种方法优缺点的互补。仿真表明 ,该方法解决复杂控制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问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19.
模糊群体决策的多方案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多方案评估中因素评价难于精确表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语言变量和OWA(OrderedWeightedAveraging)集结算子的群体评价模型与方法,给出各因素的方案两两对比偏好语言评价值,并通过对多决策者、子因素、主因素的三次集结和对模型中α值的恰当选取,可得到方案集的优序排列。该方法可行、有效,可为群体决策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20.
汶川大地震对灾区人民造成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物质上的损失可以逐渐恢复,但心理上的伤害是持久的。震后的生活环境会对人的感知、体验与理解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并且这个影响是长期而持续的。根据“汶川地震灾区居民需求快速调查”的数据和震后一年来灾区人民的心理行为特征,利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部分重建实例进行分析,从居住环境、公共环境、纪念环境三个方面对震后重建的环境创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