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光学元件的装配应力和加工应力是制约高精度激光陀螺稳定工作的重要因素.考虑各向同性材料在应力作用下介电常量变化的情况,利用弹光效应和琼斯矩阵得到了复杂应力与穿过全反射棱镜的激光束偏振态改变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提出一种通过记录棱镜布儒斯特角反射光椭偏度配合光斑质量分析应力水平的筛选方法,对棱镜式激光陀螺装配过程中光学元件应力的早期筛查有突出作用,并设计专用工装以适应棱镜相关产品的应力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12.
卫星发射任务时,脉冲雷达测量数据在主动段实时和事后数据融合处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靶场实时和事后数据融合的主流算法是"UKF"和样条约束的EMBET算法,采用这两种方法把脉冲雷达与高精度测速雷达测量数据进行融合,研究和探讨中精度设备参加卫星测量任务数据融合的情况,并对融合弹道精度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实时与事后弹道解算精度能满足要求,特别在多测速弹道不满足精度要求时,加入脉冲雷达测量数据能显著提高弹道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迫击炮弹弹道辨识精度,在迫击炮弹质心运动微分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速传感器的弹道辨识方法。通过测量弹丸速度及所受动压和静压的变化,来相互独立进行初速和射角的辨识,从而解决了以往方法中通过不断迭代来缩小辨识初速和射角的区间而延长了解算时间的问题。通过对弹道仿真数据的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弹道的识别精度较高,适合于迫击炮弹的弹道辨识。  相似文献   
14.
对传统的多线程并行测试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基于主动对象模式的并行测试方法,描述了以测试仪器作为主动对象的并行测试架构.分析2种并行测试架构的优缺点,并对基于主动对象的并行测试架构实现给出了描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箔条干扰下的雷达回波模型,根据回波产生的机理,模拟出回波的幅度服从瑞利分布,相位服从均匀分布。根据统计学原理,推导出箔条云雷达回波的功率谱密度,服从高斯分布。结果与实际相符,说明了该仿真方法的正确性。通过仿真比较和分析了当箔条云中含有静态或动态目标时的雷达回波、幅度分布和相位分布。对箔条干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一类具有不确定性的系统,当系统状态难以测量时,通过构造状态观测器,设计了基于状态观测器的鲁棒控制。通过选取李雅普诺夫函数,推导出满足鲁棒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性条件,再通过Schur补性质将矩阵不等式转化为等价的线性矩阵不等式。利用MATLAB中的LMI工具箱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得状态观测器增益和状态反馈控制器增益。最后,将结论应用于四旋翼飞行器中,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197名中职生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的中职生其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积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主观支持对积极的应对方式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最大化覆盖收益和最小化覆盖代价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多浮空器区域覆盖布局优化问题的多目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设计实现了多浮空器联合覆盖进化算法,充分利用目标位置、浮空器覆盖能力等启发式信息构造初始种群,避免进化太慢;交叉、变异算子在保证有效解的前提下,避免了算法陷入局部最优;精英策略避免丢失进化过程产生的非劣解,加快算法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无人机模拟训练的逼真度和沉浸感.研究了无人机飞行操作训练的关键技术,以半实装的形式构建了模拟飞行训练系统的体系结构.通过对飞行操作训练关键技术的研究和飞行操作模拟训练系统的设计,可以对基层部队的无人机地面操控手高逼真模拟训练提供理论基础和系统支持.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卫星跟踪模式的优化选取、关键载荷的优化组合、轨道参数的优化设计、仿真模拟的先期启动和反演方法的优化改进,开展了我国将来CSGM(China’s Satellite Gravity Mission)卫星重力测量计划实施的研究论证。由于卫星跟踪卫星高低/低低(SST-HL/LL)模式对地球中长波重力场的探测精度较高、技术要求相对较低,而且可借鉴当前GRACE卫星的成功经验,因此建议将来CSGM卫星重力测量计划采用SST-HL/LL模式;建议开展激光干涉星间测距仪、复合GPS接收机、非保守力补偿系统、卫星体和加速度计质心调节装置等关键载荷的先期研制;建议将来CSGM卫星的轨道高度(300~400km)和星间距离(100±50km)选择在已有重力卫星的测量盲区;建议将仿真技术应用于CSGM卫星的方案论证、系统设计、部件研制、产品检验、空中使用、故障分析等研发和运行的全过程;对比分析了卫星轨道摄动法、动力学法、能量守恒法和加速度法的优缺点,建议寻求新型、高精度、高效率和全频段的卫星重力反演方法;提出将来CSGM卫星重力测量计划的预期科学目标:在300阶处,累计大地水准面精度和累计重力异常精度分别为1~5cm和1~5mG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