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9篇
  免费   1035篇
  国内免费   27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437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针对小样本、非均匀杂波下的信号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流形滤波的矩阵信息几何检测器,将信号检测问题转化为矩阵流形上的几何问题。将每一个样本的相关性数据建模为一个托普利兹正定矩阵,在此基础上,利用每一个样本数据的邻近矩阵进行加权平滑滤波,去除一部分杂波能量,提升目标与杂波间的区分性。计算了辅助样本数据对应矩阵的几何均值,通过比较待检测样本数据矩阵与几何均值矩阵之间的距离与检测门限的大小,以实现信号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与自适应匹配滤波相比,本文方法在小样本、非均匀杂波下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962.
平流层飞艇上表面太阳辐射强度的分布是影响光伏阵列输出性能的重要因素。为分析平流层飞艇飞行姿态对其上表面太阳辐射强度分布特征的影响,并建立飞艇动力学模型与太阳辐射物理模型交互耦合的计算模型。使用该模型对算例飞艇进行计算分析,量化得出飞艇偏航角和俯仰角耦合变化对飞艇表面太阳辐射强度分布影响的结果,并比较分析了太阳辐射强度受飞艇飞行姿态影响的特性。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太阳能电池阵在平流层飞艇上的优化布局和阵列构型。  相似文献   
963.
考虑到舰船环境限制和高能脉冲负载对储能的需求,有必要对储能装置进行合理的选型和优化配置,来提升综合电力系统性能。为此,基于带权极小模理想点法和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储能装置性能评价函数,并以其为优化目标,进行储能装置优化配置。所提出的评价函数充分考虑系统需求和脉冲负载特性,以储能装置体积、质量和经济性作为评价函数主要组成部分,同时考虑功率、能量、电压、荷电状态等约束,建立优化配置模型,并采用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求解。以高性能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为例,对所提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在所给权重系数下锂电池性能更优,更适用于综合电力系统,并给出了优化配置后的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964.
针对无人机集群目标作战解析建模时在状态转移过程中计算速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行压缩存储的四阶Runge-Kutta法。根据无人机集群作战样式将无人机集群作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分阶段对无人机集群作战的状态转移过程建立连续时间Markov链模型。以无人机集群完成作战任务的可靠性作为求解指标,运用四阶Runge-Kutta法对Markov模型进行求解。由于求解过程中速率转移矩阵具有稀疏特性,采用基于行压缩存储的算法优化求解速率。仿真实验表明,运用连续时间Markov理论建立的无人机集群作战过程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优于其他模型。同时,与其他算法及模型相比,该算法计算速率更高、能更好地满足结果精度的可靠性需求,进一步说明了本算法的优越性。 〖BHDWG8,WK10YQ,DK1*2,WK1*2D〗〖XCHSC.TIF;%129%129〗听语音 聊科研与作者互动  相似文献   
965.
966.
深空撞击载荷对探测小天体内部物质成分和结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考虑爆炸成型弹丸(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 EFP)可变截面的特性和区分靶后破片来源的基础上,建立了EFP贯穿靶板靶后破片空间分布模型。在靶板厚度30 mm至70 mm、EFP着靶速度1 650 m/s至1 860 m/s的条件下,该模型可以定量预测靶后破片云中各个破片的速度、质量、数量与空间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速度总是随相对空间位置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对质量、相对数量总是随相对空间位置的增加而呈幂函数增加。  相似文献   
96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学生培养模式的演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突显,高校辅导员除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主要职责外,更多承担起了大量的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其工作越来越呈现出了琐碎性、重复性、职业上升通道狭窄、导生关系紧张的明显特点。本研究基于知乎平台的文本数据,采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思路,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形象及其工作状态进行刻画。研究发现:(1)在辅导员制度良性运行的情况下,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呈现出主体关系的平等性与沟通交流的友好性,但是一旦辅导员制度的运行走向异化,师生关系趋向紧张;(2)辅导员处于高校学生管理的第一线,尽管诸多问题的根源并非辅导员本身的工作失职,学生也容易将对制度规则、管理模式的不满泛化地转移至辅导员的身上,双方缺乏理解;(3)辅导员职责早已超越了行政事务性工作的范畴,作为院校与学生的中介点,辅导员身处于多元诉求与多重利益的交合处。平衡与协调多元主体之间的不同诉求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对此,要更加关注高校辅导员群体,从建立科学的多方参与工作评价机制与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体系两方面对现有辅导员制度加以完善,将院校行政系统评价与学生群体评价相结合,同时加强辅导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为辅导员提供更加专业化的职业晋升通道。  相似文献   
968.
969.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