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8篇
  免费   485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针对兵种装备核生化防护能力影响未来作战体系对抗能力的整体水平问题,在分析典型兵种装备典型岗位典型操作特点及其与防护手段使用适应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量化研究防护装备与兵种装备"互适性"关系的方法,构建了相应模型,并通过示例进行了求解。研究结论可为促进合成军队核生化威胁条件下整体防护能力提升、装备体系作战能力有效发挥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22.
两栖装甲车辆机动生存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登陆作战任务的完成,如何对其进行正确评估是提高两栖装甲车辆生存能力的关键所在。构建两栖装甲车辆生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是其生存能力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阐述两栖装甲车辆的特征以及在战场面临的主要威胁,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两栖装甲车辆的机动生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对该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装甲装备的生存能力主要取决于装甲装备的敏感性及易损性,具体表现为车辆自身效能、战场环境因素、战场保障能力等,可用生存概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23.
冷战时代太空力量成为核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冷战时代则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威慑力量。从太空威慑的发展历程出发,梳理了太空威慑伴随核威慑产生并最终成为独立威慑领域的过程,从威慑基础、先发制人优势和失效机制三方面总结太空威慑与核威慑的相同点,从武器基础、适用范围、失效临界点和失效后果四方面对比太空威慑与核威慑的不同点,提出对建设国家太空威慑体系的初步思考。研究表明:太空威摄经历了诞生、并存、分离和确立四个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国家威摄体系和国家太空安全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24.
针对铝合金表面硬度低和易磨损的问题,采用超音速微粒沉积技术在5083铝合金表面制备了Ti-45Al-7Nb-4Cr合金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涂层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对比测试了5083铝合金、Ti-45Al-7Nb-4Cr合金铸锭和涂层的显微硬度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Ti-45Al-7Nb-4Cr合金涂层内部颗粒间存在冶金结合和机械嵌合2种结合方式,涂层与5083铝合金基体的结合方式为机械嵌合;涂层主要相组成为γ-Ti Al、α2-Ti3Al和β-Ti相;通过在5083铝合金表面制备Ti-45Al-7Nb-4Cr合金涂层,显微硬度提高4倍以上,磨损体积减少69%以上;涂层的磨损机理为磨料磨损和氧化磨损,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825.
针对只有少量标签数据的弱监督条件下现有调制信号识别模型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半监督学习框架。该方法通过对通信信号进行冗余空域变换,使其在适应生成对抗网络模型的同时保留丰富的信号相邻特征;通过梯度惩罚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的引入,构建适宜电磁信号处理的半监督学习框架,实现对无标签信号样本的有效利用。为了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在RADIOML 2016.04C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半监督条件下能训练出高效的分类器,获得优异的调制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826.
针对既有方法研究高速铁路网络中延误传播规律的局限性,基于高速列车实绩运行数据和列车时刻表数据构建站点延误传播贝叶斯网络模型。结合复杂网络中的渗流理论研究延误传播团簇的演变规律,并以最大延误传播团簇中的南京南站和第二大延误传播团簇中的长沙南站为例,分析处于渗流突变状态下的站点延误传播贝叶斯网络。提出基于核心延误传播团簇的站点延误状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网络中的站点可按延误传播特征分为延误发散站点、延误传递站点和延误消散站点。延误发散站点不仅能直接将延误传播至邻近站点,还能通过延误传播链将延误传播至较远地区的站点。由此网络以部分延误发散站点为中心向延误传递站点和延误消散站点进行“辐射式”延误传播。  相似文献   
827.
针对Q频段通信链路受降雨、云雾及大气吸收等天气条件影响较大的传播特性,基于对Q频段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下行链路传播损耗的分析,研究降雨损耗在地球站共址的干扰场景下对I/N分布的影响。提出与降雨分布相结合的Q频段下行链路传播损耗计算方法,建立基于降雨衰减超出门限值的时间百分比p%的I/N函数模型,分析p%对I/N分布的影响,预测年均干扰分布情况。采用该计算方法对ITU实际登记的CHINASAT-G-115.5E卫星网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越低,通信链路受降雨衰减的影响越明显。当p<0.5时,衰减门限值变化较快;在地球站和干扰卫星轨道经度固定的情况下,p%越小,年均1-p%时间内I/N的最小值越小。该方法可应用到研究其他轨道卫星的干扰分布中,为干扰规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8.
在分析典型稀疏表示分类方法和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约束的二维稀疏表示方法,以有效解决SAR图像目标识别问题。该方法对SAR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在兼顾图像相邻列(行)对应稀疏表示系数邻近性和样本间局部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局部约束目标函数,并通过解闭式解,实现稀疏表示系数的更新求解。利用美国实测MSTAR数据对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实现SAR图像目标的有效识别,并对训练样本数目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29.
首先应用FDTD在二维空间内计算了土壤的时域散射场,并与理论公式进行比较,在一定精度下,二者吻合得较好。进一步用GPML吸收边界模拟探测地下管道,并给出了不同深度、不同直径的管道散射的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830.
通过对装甲兵传统的枪代炮射击训练进行分析,并结合稳像式火控系统射击的特点,得出射手要减小瞄准操作误差、提高射击密集度,必须掌握平稳跟踪目标的动作要领。由于缺乏训练和检验该动作要领的手段,设计并制作了实弹射击训练控制装置,提出检验训练合格的标准,从而使射手较好地掌握平稳跟踪目标的动作要领,提高了小型射击场的训练效率。经过部队和院校多轮训练使用,效果良好,且该装置已配发装甲兵部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