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15篇
  9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01.
本文推导了考虑初始弛度的输电线的非线性振动偏微分方程,和采用迦辽金过程而得常微分方程。应用多尺度法和L—P(Lindstedt-poincare)法求得了受谐扰力和脉冲激励的输电线非线性振动响应的近似解。分析了初始弛度对响应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502.
软件开发到底是一个什么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哪些工作能自动化?这是软件开发自动化的两个核心问题。本文以这两个问题为中心来展开讨论,试图提出一些见解以改进过去的研究工作。值得指出的是;基于这里的思想,我们已经实现了一个用于开发Ada 软件的支持系统。实验表明:在该系统的支持下,开发者能以最少的干预半自动地实现从问题的自然语言描述到程序包规范的转换。  相似文献   
503.
分析了用缓进给方法实现硬脆材料半塑性化磨削的机理,提出了衡量半塑性化磨削效果的破碎率指标,介绍了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普通磨床上可实现硬脆材料的半塑性化磨削,采用缓进给磨削方法可以显著地提高半塑性化磨削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4.
直接采用粒子模拟方法较难实现带电粒子束团千米量级的长程传输模拟,针对此问题以静电模型为基础,引入移动窗技术,使百米量级的粒子传输窗口与束团同步推进运动,建立了带电粒子束团的长程传输模型.将模拟得到的带电粒子束团径向膨胀特性同包络方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证明了在带电粒子束团长程传输模拟研究中结合移动窗技术的...  相似文献   
505.
可控翼伞气动力及雀降操纵力仿真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立了可控翼伞气动力计算的等效翼型—柔性模型以及雀降操纵力计算的双体铰接模型。用曲面涡格法对翼伞的气动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对翼伞的雀降操纵力也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506.
大型机采用的软硬结合的迭代除法方案具有很高的计算速度,但存在精度合理性问题。经过大量随机数试算验证和算法的误差分析证明,本文中提供的优选除法方案,提高了除法精度,解决了精度合理性问题。该除法方案装机运行后,提高了大型机的适应能力和运算速度,改善了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07.
柔性机械手的模态辨识是分析柔性机械手动力学与控制问题中的难点,目前有关文献的工作还不够深入,没有提出较为简单又可方便实时辨识的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而有效辨识柔性机械手摸态的方法,在理论上根据哈密顿原理和滤波理论说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08.
文中给出一种快速标定立方晶系单晶电子衍射谱的方法。立方晶系单晶电子衍射谱有两个重要特征,即: 1.斑点呈矩形排列; 2.矩形的两个邻边间具有确定的简单数学关系。根据上述特点制成一表列于文后,用该表可以快速标定电子衍射花样,这种新方法比传统的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509.
本文对相依目标群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到了若干重要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相依目标群系统的火力分配模型  相似文献   
510.
选取截尾点是截尾序贯验后加权检验很关键的一步,目前理论上尚无有效的选取方法。本文用优化技术确定截尾点C,克服了实践中确定停时N和截尾点C遇到的计算困难,避免了一般取C=1的盲目性,使截尾点C的选取有了理论根据。优选的截尾点不仅使双方承担的风险之和最小,而且使双方承担的风险值相对合理,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