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Reactive Materials (RMs), a new material with structural and energy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shock-induced chemical reactions, are promising in extensive applications in national defense and military fields. They can increase the lethality of warheads due to their dual functionalit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nergy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RM casings prepared by alloy melting and casting process under explosive loading. Explosion experiments of RM and conventional 2A12 aluminum alloy casings were conducted in free field to capture the explosive fireballs,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peak overpressure of the air shock wave and the fracture morphology of fragments of reactive material (RM) warhead casings by using high-speed camera, infrared thermal imager temperature and peak overpressure testing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Results showed that an increase of both the fireball temperature and air shock wave were observed in all RM casing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2A12 aluminum ally casings. The RM casings can improve the peak overpressure of the air shock wave under explosion loading, though the results are different with different charge ratios. According to the energy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M, increasing the thickness of RM casings will increase the peak overpressure of the near-field air shock wave, while reducing the thickness will increase the peak overpressure of the far-field air shock wave.  相似文献   
152.
为分析级联失效对互联网性能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由多自治系统关联的现实,模拟自治系统间的负载均衡,建立了多自治系统关联的级联失效模型。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分别由强连接关系和弱连接关系组成的2种多自治系统关联网络,并分析了域间流量引起的级联失效对网络性能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引发级联失效的域间流量比例临界值;级联失效发生后,弱连接网络以吞吐量下降为主,强连接网络以负载增加为主。  相似文献   
153.
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采用主从接触算法模拟桩-土相互作用、修正剑桥模型作为土体本构模型,通过在桩顶施加竖向位移荷载以及合适的网格划分技术建立了较为符合压入管桩压桩实际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得到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压入管桩压桩产生的挤土位移场,对不同泊松比时压入管桩单桩挤土位移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泊松比时竖向和水平挤土位移场沿深度方向和径向的分布规律趋于一致;土体泊松比的变化会对压入管桩压桩产生的竖向和水平挤土位移场产生较大影响;泊松比越大,压桩产生的竖向和水平挤土位移越大。  相似文献   
154.
设计了新型半圆管形式的不锈钢板式换热器,对其作为太阳能光电热综合利用一体化系统集热组件的性能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新型集热光电热组件及光电组件系统的对比实验,研究该光电热组件在重庆地区夏季应用情况,分析其光电和光热特性。结果表明:在以晴朗为主的天气,半圆管形式的不锈钢板式光电热组件电热系统的电热性能与光电组件系统的相比较,前者的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提高约26.48%,热利用效率提高23.70%以上,新型半圆管形式的光电热组件整体光电热(光电+光热)综合效率可达到25.70%,有效提高了光电热系统的综合效率。新型半圆管形式不锈钢板式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增大,提高了换热效率,为太阳能光电热综合利用一体化系统在重庆等太阳辐射强度较小地区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5.
为了对钢制强化玻璃纤维制双层油罐贯通间隙空间进行优化设计,针对目前市场上主流双层油罐间隙空间的结构特点,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软件CFD,基于多相流流体体积模型,对双层油罐内罐发生渗漏后渗漏液体在贯通间隙空间的流动特点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液体在间隙空间流动时,其表面力对流动的影响占支配作用,体积力的作用可以忽略;当间隙垫片之间的距离≥0.8 mm,其对液体流动的阻碍作用开始减弱;主流双层油罐间隙空间的设计不合理,无法将油罐渗漏液体尽快引流到间隙底部。最后,根据液体在间隙空间的流动特点,对双层油罐间隙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6.
存储设施是军事物流基地主要组成实体和有效运行载体,在规划军事物流基地时,需准确估算存储设施的规模。为寻求军事物流基地存储设施规模的定量计算方法,基于存储设施与所储物资应保持时空资源供需平衡的时空消耗原理,建立了存储设施规模数学模型。为提高模型的实用性,对模型中相关参数的具体作用和取值方法进行了解释和分析。最后以xx综合仓库改建xx军事物流基地为例具体说明了该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7.
针对面向任务的装备保障建模方法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面向任务的装备保障需求模型的基本结构,并从装备、弹药、油料、维修备件、维修人员这五方面讨论了模型的具体流程和算法。使用本文构建的装备保障模型,根据任务装备损坏数量和保障需求的关联关系,在已知装备战损、修复率和分布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装备弹药基数等信息,可以计算获得相关装备的保障需求信息,最后通过一个作战任务想定案例说明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8.
内编队系统通过实现内卫星纯引力轨道环境和内卫星精密定轨,完成高精度地球重力场测量,实现了不依赖于加速度计的重力卫星实施新途径。针对内编队重力场测量性能难以解析分析的情况,基于MATLAB并行程序设计进行了重力场测量数值模拟,获得了内编队重力场测量的有效阶数及其精度。在内编队轨道高度为300km、内卫星干扰力为1.0×10-10m/s2、外卫星定轨精度为3cm、内外卫星相对状态测量精度为1mm的条件下,计算得到内编队测量重力场的有效阶数为72,相应的大地水准面累积误差为44cm,重力异常累积误差为4.5mGal,由此可知内编队测量重力场的有效阶数主要分布在低阶部分。  相似文献   
159.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社会成员的必备素质,也是大学生毕业后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个别访谈,以石河子大学为例,对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0.
政策环境是政浆活动的平台,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就会对决茕系统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大学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治理必然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数育政策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政治民主化、市场经济的开放多元化,大学内部文化力量的渗透以及西方大学治理理念的影响,对我国现代大学治理的调适性转变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